第七十八章 藤文记事 (第2/3页)
谁都看的出来,他谁也骗不过。
但那些偷取出来的信息,也足让他在监狱里呆几天,好好的回忆自己当初为什么会让自己的女儿去以身犯险,做这么危险的事。
几天后,古知先生出来了,但来接他的除了他的学生外,还有老钟,他说了很多抱歉的话,并且把女儿临死前的遗书交给了他。
古知先生看着他,平静的问了一句,“你没做错什么?!”
说完这句话后,他就走了,从那之后,再也没见过他,也再没有从老钟嘴里听到过一句“对不起”的话。
对当年的人做出了一个偏执的决定,也一定要成为一个这样的人,有的时候,做什么事,说什么话都能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在别人眼里看到的样子。
故人相见,我不知道古知是因为什么才想起这些,还是之前都在忍耐着,就是因为老钟的那句”不相干“,才让他积压了十年的怒火,顷刻间爆发而出。
如果当年,他把自己看做是不相干的人,把那个姑娘看做不相干的人,或许一切都不会发生。
可他没有这么做,为此结下了一个仇人,也为此,他永远都没有资格让自己停下来,不去想着谁有可能做过什么,自己必须去阻止。
一遍遍的重复着十年前,他一直在做的事,不休不止,因为一旦停下,那就是他在想着,当年是不是自己亏欠了什么呢?
对于这些,让我无法理解的是老钟那句“不相干”是在指我和东方吗?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古知先生可能将我们看做他的女儿,我们同样跟随老钟下墓,但在分开的这段时间里,有没有从墓室里带出来什么,或者自己保留下什么?
我想这是一种偏见,只是出于个人所认为的那种样子,却不去思考这种想法的可能性会有多大。
持续了一段时间后,他们都慢慢的冷静了下来,又重新回到幻灯片上,古知先生看着那些藤文,开始说起了他所知道的事情。
藤文的流传是很古老的,上古时代的仓颉造就了文字的起源,但要细数下来,那些多是象形字,与之另辟蹊径的一种文体就是藤文了。
延续自古老的结绳之法,与象形文体大相径庭之处的是记事,每个绳结代表了一件事情,事情的各个阶段,又可以划分成六个层面。
藤文上,较为简单的理解,纹路呈花瓣状的示意为讲述事物的片面性,比如说你要告诉别人昨天发生什么,便先要提供片面式的交代,提用关键字来给与对方一个猜测,而后在向这些词组里添加时间,地点与人物。
藤文记述的表示,也需要从初看终的,但应对着不同的事情,也有主次的划分。
比如上古时期对天祭的重要记述,都是先写时间和地点,再加之内容。
因为所有记事,指的是祭祀着在某个时间段内,天地间发生的事物。
当时的人们虽然落后,但也并不像现在人们被各种污流冲洗的不成样子。
所谓天生地养,人身边最大的庇佑者就是四方天地,而能看到天地间变化的方法,就是通过时间。
时间,就像是一道门,通过某个时间段,人们可以看到什么时候会下雨,什么时候会起风。
因此,时间就成为了天地变化的一种依据,沿用这种依据表现出来的,就是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而藤文的出现,与这种祭祀的仪式有很大关系,在最早的甲骨文的文系里,也曾有关于藤文的记载。
记载中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