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高新科技产业园 (第3/3页)
“一周后吧。”
宋运萍没有吭声,只是抱着秦浩的手更紧了。
“萍萍,我们要个孩子吧?”
“嗯。”
……
一周后,秦浩前往北京,
得益于浩然国际这些年带来的外贸订单,秦浩都得到了座上宾的待遇,各个领导口中得到的信息,也更加确定了秦浩在内地建造核心工厂的决心。
“雷总可是我们国家的创汇功臣啊。”一位主管外经贸的领导笑容和煦,看着手中的材料:“听说今年浩然国际的外贸订单销售额能够突破20亿美元?”
“按照上半年的销售情况,20亿美元的目标应该是不成问题。”秦浩的回答不卑不亢。
一番寒暄过后,秦浩开诚布公地阐述了“浩然国际”未来十年的核心战略:在内地建造属于浩然国际自己的核心生产基地——一个集研发、制造、检测于一体的高新科技产业园区。
他将这个园区的规划蓝图铺陈开,上面详细标注了新兴材料研发、高端精密机床、集成电路等等高精尖项目。
“核心工厂立足国内,但产品定位和市场,将继续坚定不移地瞄准海外中高端市场,绝不打价格战冲击国内刚刚起步的同行企业。”秦浩补充道。
当秦浩抛出最终的计划投资预算——“浩然国际初步预计,未来五年内,对这个高新科技产业园区及相关产业链配套的总投入,将超过一百亿人民币”时,会议室里出现了短暂的寂静。即便是在座的高层领导,眼中也难掩震动。
1984年的一百亿!这是一个足以撬动一座城市命运的惊人数字。杯中的热茶似乎都凝滞了一瞬。
手指在报告上轻轻敲了敲,沉声道:“雷总的雄心壮志,令人钦佩。这件事意义重大,我们会认真研究,尽快拿出意见。无论是产业升级、技术引进,还是巨量的创汇和就业,这都符合国家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其他几个关键的反应也大同小异。虽然决策需要时间、需要论证,需要无数细化的程序和协调,但秦浩从几位领导的表态中,捕捉到了核心的认同感和浓厚的兴趣。
他此行探路的两个目标——确认高层风向、并引起足够重视——基本达成。
高新科技园区的宏伟构想和那掷地有声的“百亿”承诺,犹如一颗投入深潭的巨大石块,激起的涟漪远比秦浩想象的更快、更广。
他人还没离开北京,神通广大的地方大员们,似乎就已经捕捉到了风声。
秦浩下榻的宾馆房间里的电话,接机频率陡然增加。
各地方的领导,通过各种渠道表达了希望“浩然国际”去考察、投资的迫切愿望。
沿海开放城市、老工业基地城市、交通枢纽城市……开出的条件一个比一个诱人,土地价格减免、税收政策优惠、配套设施优先建设、甚至是专门的协调小组……
秦浩耐心地听着电话那头或豪爽、或殷切、或精于计算的邀请,脸上波澜不惊。他在心中迅速筛选着:地理区位、产业配套基础、人力资源储备、政府效率和开放意识、交通物流条件……这些,都是他核心工厂能否真正高效运转的关键。
在众多主动伸出橄榄枝的声音中,秦浩的目光落在了其中一个名字上:东海市。
电话是东海市的一位主要领导亲自打来的,态度之诚恳、言辞之急切、决心之坚定,都远超其他城市。
“雷总,请您务必把东海作为考察的首选!”对方的声音洪亮有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心:“东海地处长江入海口,深水良港条件得天独厚,工业基础扎实,高素质劳动力资源丰富。我们深知高新科技园区对土地、对政策灵活性的高要求。只要你点头,看中哪块地,要哪块我们给哪块!政策方面,东海将在国家允许的框架内,制定最具吸引力的专项政策!就是我代表东海一千多万人民给秦总和浩然国际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