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你幸福么? (第3/3页)
而这个电影也有店这个意思。
三个故事看起来都是围绕着打拐。
但实际上,影片中吴君如饰的坏人,与主线剧情的具体关系没有明确交待,可以说是有点莫名其妙。
虽然坏人被捕,孩子获救。
可心灰意冷至的母亲却在同一时间选择了跳桥自杀。
虽说会让很多观众更加同情“被拐卖儿童”的家庭残酷,但是编剧并没有把这些真实的触动关联起来,似乎只是想形成对比而已,这根本算不上一个合理的电影。
有些前言不搭后语。
彭三元也是第一次拍电影,对于这位华语电影界的二姐相当重视!
虚心请教,“那你觉得该怎么改呢?”
瞎姐也只是一知半解,并不比彭三元好到哪里去,“我觉得既然他们平行不相交,那便在一个城市里让他们多次碰面吧。”
拿这个剧本举例子,“就像这个母亲丢失的孩子一样,天意天意,那让他们多次擦肩而过。”
“或者说在一个叉路口,孩子的母亲在街道上寻找自己的孩子。”
“而她的背后则是抱着她孩子坐车的坏人,而人贩子车的相反面则是华仔饰演的寻找孩子父亲。”
“三个人在同一个岔路口交叉而过,这样会不会更好一些?”
彭三元豁然开朗,夸赞道:“不愧是咱们的二姐,果然厉害,我觉得你改的很好。”
“哪有啦~”
其实瞎姐还挺佩服对方的。
这样一部电影,其社会意义已经大于电影本身了。
有导演愿意去拍,有投资商愿意投拍,电影院愿意上映,观众才有机会关注到打拐这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正如2005年棒子国光州一所聋哑障碍人学校,那里曾发生真实凌辱事件,随后改编了的棒子国电影《熔炉》。
最终令棒子国国会,对当时凌辱罪行量刑标准偏低的法律作出修订。
光是这个出发点,彭三元就已经让她敬佩不已!
彭三元被这个商业互吹吹得有些挂不住脸了,也不顾自己大她20多岁,直接坐到她的身边,“来,以后在剧组有什么事就直接跟姐姐说,或者你觉得这个角色怎么样?如果觉得戏少的话,我还可以再加。”
这一幕看得小井默然无语。
他很想说句,其实这部戏他才是原定的男主角。
但现在似乎他已经从男主角变成了四、五,六号了。
四川下属的一个小县城。
这里迎来了一个剧组。
当地人很好奇,都想要过来参观一下明星长什么样?
而这个剧组的明星也很接地气,有瞎姐带头体验生活,每天休息时间都会出来满足大家的签名合照。
剧组附近的某一家摩托车店里,小井正在里面学习摩托车配件。
两辆摩托车停在门口。
下来两个粗糙大汉,还戴着帽子。
小井已经见怪不怪了,这两天有很多人来找他修摩托车。
不过他就只是装装样子而已,又不是真打算学习啊,“不好意思,店主不在,我只是帮忙看店的。”
他打算将两人湖弄过去。
其中一人声音略带失望,“这样啊,那好吧。看你白白净净的样子也不像是修摩托车的。”
另一人走过来,普通话不是很标准,“小哥,我们自己会修车,可以借用你这里工具吗?”
小井点点头。
见同伴儿开始自己动手修车,头盔男却将目光放在附近一个大院子,“我听说你们这边有一个剧组在拍戏,就是那个院子吗?”
数次被打扰,小井也皱起眉头。
这人怎么回事?
但毕竟有瞎姐这个接地气的二姐打样,小井也不敢随意对普通人发脾气,“如果你想要签名的话,就等中午,那时候会有人出来给粉丝签名,运气好些还能够碰见师师姐~”
那人看看时间,将车子停在门口,快步走了过去。
果不其然。
在中午时分,一辆送盒饭的车进去之后。
出来透口气的瞎姐和众人签名。
轮到了摩托车车主这里,他还戴着头盔,说着不知从哪里来的方言,“能帮我签一个名吗?”
“当然。”瞎姐一点不嫌弃地从他手里拿过笔记本,“需要什么祝福语吗?”
那人犹豫了下,带着头盔看不出神色,“那就写,送给孩子,祝他(她)幸福快乐地健康成长!”
这个声音很嘶哑…可瞎姐骤然抬头!
看着这个被摩托车帽包得严严实实的男人。
公文包跨在外套外面。
破洞衣服和牛仔裤,红色的秋意浅黄色白条纹polo衫。
毛衣一层层叠穿。
手黑有老茧。
身上还挂着20块钱的耳机。
俨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
那穿着鲜艳华丽的大明星瞎姐,却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那个农民的怀里。
这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