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欲擒故纵,我预判了你的预判! (第3/3页)
片大小的纸片……
上面是一行书印体,阐述着历史,而下面,是苏云用红笔回答的一段话。
光绪二十二年,第一届夏季奥运会在雅典召开之前,清廷接到了国际奥委会的邀请函……
光绪、慈禧及满朝文武以不知“奥运”为何物,未予理会。
上世纪10年年代,7月17日,《申报》刊登著名奥运三问……
“试问华国何时能派代表赴万国运动大会?”
“第一答:1932年7月30日,仅有6人临时组成的华国代表队第一次出现在奥运会开幕式上,刘长春作为唯一的参赛选手,手擎国旗走在最前面。当时的鹰酱媒体写道,刘长春,中国4亿人的唯一代表……”
“何时能于万国运动大会时独得锦标?”
“第二答,1984年,华国射击运动员许 海峰拿下第一枚射击金牌,在大洋彼岸,为华国人回答了这第二问……”
“又何时能使万国运动大会举行于中土?”
“第三答,两年后的奥运盛典,第29届奥运会于燕京举行!”
回答这三个问题,我们用了足足一百年……
而跨越百年的这一问一答,则是苏云给蔡强老师的最铿锵有力的邀请函……
站在这个历史节点上,既为有能之人,便该为奥运做些什么!
蔡强的兴趣一下子便被吸引,下意识翻开企划案中关于开幕式焰火的部分,他更是眉头一会儿紧锁,一会儿挑起……
眼中慢慢多出了兴奋!
尤其是里面写到要用‘大脚印’的形式,沿着燕京四九城中轴线绽放烟花,营造一种‘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华夏文化……
更是一下子击中了蔡强!
这灵感太棒了,简直让他有种找到知音的兴奋!
要知道今天这场“天梯”艺术之后,他已经准备给自己放个长假,但现在,他的兴趣又来了……
奥运会开幕式上再造一场这样的艺术,他不敢想得由多震撼!
猛然起身,沸腾的茶壶跌落在地,他也毫不在意……
“苏导呢?苏导在哪儿?”
冲出画舫,攥着这份企划案,黑夜里哪里还有苏云的影子,反倒是助理提醒道:“苏导走之前说他们要回燕京了。”
“蔡老师,您是要……”
蔡强语气铿锵:“别废话,准备车去机场,今晚不休息也罢,必须堵到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