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止步胶东,毒士李儒 (第2/3页)
上。三人言虎,悠悠众口皆传谣,即便赢奕做得再好,在庶人的心中,也如同洪水猛兽。赢奕当然不会让这等舆论发酵下去。
这等言论一出,百姓若是因此被蒙蔽,即便赢奕再有逆天之能,也是回天乏术。在通讯不发达的异界,名声极为重要的。民声民怨可谓是不下于千军万马的利器,杀敌于无形之间。
比较要想取得天下,就得先团结所有能团结的人,殊不知庶人是水,谁能载舟亦能覆舟。
百姓不遗余力的阻止赢奕的军队,甚至群起而抗衡,这不是赢奕想看到的结果,若是大秦这只小舟刚刚崛起,便遭遇百姓群情激奋。一路伐进的道路断然不会通达。
既然敌人以攻心之计,散播谣言,赢奕同样可以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这便广施钱财,在借儒生之口,改变自己在百姓心中的恶魔地位。
不过这谣言来源于胶东,倒是让赢奕思绪一滞,赢奕虽然大败梁军先锋,又传檄于天下,说到抵不过是新生的势力。却是不知何时惹上了幽州的士族,引得士族用这传谣之计。
檄文闯入胶东城不过数日,为何就被人给盯上了,属实让赢奕感到费解。
唯一能让赢奕遐想一番的便是之前召唤系统中出现的差错,按理来说,李师师也应该属于与他相同的阵营,但思来想去,也觉得不对。
赢奕只好与那几名儒生相问。
“诸位先生,晚辈却是不知关于秦公的谣言,是从和处传来的。”赢奕又从袖口中掏出百金,“若是诸位能与我解惑,这百金,便赠予诸位了。”
几名儒生此时见财起意,为首者,慌忙达到,“晋国,李儒。”
“李儒?”听到这个名字时,赢奕心中多了三分警惕。
若说三国谋士谁能称之为最强,李儒也是有这个资格争一争这第一谋士的宝座的。
纵观演义,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当是第一个英雄展露头角的时代,而在这个时代最出采的谋士是谁?在赢奕的心里除李儒外,再无他人。
李儒首计便是改奉诏,推上表,他曾一句,“今虽奉诏,中间多有暗昧。何不差人上表,名正言顺,大事可图。”便将西凉集团推向名正言顺大义名分之下。
”这很了不起,因为,“奉诏”,指的是奉皇帝的书面命令。还是被动性的,皇帝让你发兵,你才发兵,而且呢,你即使带兵进京,还是多少让人嫌疑,但是“上表”就不一样,上表指的古代的臣子向君主递交的一种奏本的格式,但是和后来的题本不一样,内容要求更加规范。是正式性的向朝廷表白自己的意图。是你是主动帮皇室除乱党,而且你主动向朝廷“上表”,更能得到名正言顺的大义名分,让你的向京师进军有了所谓的合法性
此一计,不能看出,李儒心细如发,明察秋毫。考虑问题更是万般周全。
其二计,便是告诉董卓废帝的”二利一害”,“今朝廷无主,不就此时行事,迟则有变矣。来日于温明园中,召集百官,谕以废立;有不从者斩之,则威权之行,正在今日”李儒之言,仍犹在耳。让赢奕回味。
而第三计,便是让董卓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