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八十九章 金陵十三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百八十九章 金陵十三衩 (第3/3页)

史。

    陆钏拍《金陵》之前找了斯皮尔伯格,询问他当年拍摄《辛德勒名单》的经过,而斯皮尔伯格在了解他想法之后,直截了当的告诉他:你还太年轻,这个命题太宏大,你还没有到这个年纪拍这个电影。

    陆钏被扫了兴,但他还是拍了,然后拍了个全是惨烈镜头却全然不能打动人心的电影,他的片子根本对不起金陵这个名字,东施效颦,不知天高地厚,他亵渎了这个名字,这沙比毫无比数,他可以拍其他电影瞎几把嗨,但他不该拿这种题材开刀,整部片子充斥着对大和民族的热爱。

    国师相对克制,电影的最后结局是日军强征女学生去庆功会为日军表演节目,凶多吉少,女学生们准备以死明志,而平日里被视为下贱的风尘女子,代替教堂里的女学生,赴死亡之约,女学生们通过卡车成功逃走了,孟玉娟在卡车上露出眼睛,茫然的看着世界:“我都不知道那些秦淮河女人,最后的结局。”

    事实上原著的结局残酷的多:十三衩们一个当场被杀,11个女人在被享用后被发送到慰安所,相继逃亡时被击毙、染病、自杀,独独活下来了一个玉墨(妮妮),已经毁容,在金陵战后审判会上,以唯一幸存者的身份,证实日军如何分享她和另外12个“女学生“。

    为什么国师不拍这些,因为用力过猛,该断则断。

    后世这部电影评价并不高,尤其是当时,被黑出翔,中国观众打分向来暴躁,高期待下对国师尤其吹毛求疵,不爽就是一星滚粗,这些年评分总算上来了,也有人说感慨“这片子不错”。

    什么让观众毫不犹豫的给了一分,当然不会是电影技巧,而是有恶心人的情节,且不止一处,好莱坞巨星拯救中国人,临别前莫名其妙一炮,些许是国师对于商业化的妥协,或是进军好莱坞的无奈,也有说是为了捧张伟评手下演员妮妮,总之,这让电影艺术价值骤降,一锅本来还算地道的海鲜汤混了耗子屎。

    电影结束,观众照例起身鼓掌,来捧场的大帅比同样随大流,凯哥面色凝重看林平之,似有话要说,他有自己的判断,林平之摊开手,脸上挂着笑。

    这个笑容和签名的时候一模一样。

    凯哥明白了,心有所触的叹了声。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