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五章 清凉境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十五章 清凉境界 (第2/3页)

门,供人行走;侧壁和拱顶雕刻有图像诗文,古朴拙实,苍劲凿深,供人瞻仰。

    二层东面三皇庙,供奉尧舜禹,崇尚圣贤,期盼清明;南面三义堂,供奉刘关张,敬重英豪,呼唤忠义;西面观音祠,供奉观音菩萨,信仰佛法,保佑平安;北面阎王殿,供奉阎罗王,警惕地狱,惩罚邪恶;

    三层供奉玉皇大帝,仰望天堂,向往仙境,追求富足,渴望自由。

    清凉阁,规模虽不大,但是集天、道、佛、儒、圣、人于一阁,又各安其分、各显其能。阁楼的构造,一层以“人”为核心;二层以“神”为宗旨;三层以“天”为象征,昭示着“天润泽,神保佑,人努力”的含义和期望。

    厚哉此阁,精英荟萃,兼收并蓄;大哉此阁,道德化育,宗教自信。

    清凉阁的供奉,集天下信仰于一体,说明了立世之道,要旨在于自信、包容。清凉阁的巨石,显示着人的一生,犹如一块石头,敲打磨练得越多,就越成材,任你锤击,我犹自信;刀刻斧凿的越久,就越成器,任你雕琢,我自包容。

    清凉阁的风景,在于其秀美。站在楼阁,远眺群峰,只见山势巍峨,陡峭险峻,崖高谷深,飞瀑直贯,清凉之感,扑面而来;登临山顶,俯瞰全景,只见山川锦绣,松环柏绕,桥殿飞虹,炊烟入云,村庄之美,尽收眼底。

    清凉阁之秀,秀在天然。劈断的悬崖,岩石突兀嶙峋,峭壁高耸直立;幽静的山谷,溪水顺流山涧,百鸟随风歌唱;忠诚的古柏,身姿虽呈百态,枝头皆望阁楼;奇特的黄栌,虽然出身贫瘠,却也根深叶茂;山岳之秀,尽揽其中;山村之奇,皆入画里。

    清凉阁之美,美在人力。古朴的楼殿,白云飘移楼阁,旭日光照灿烂;蜿蜒的阶梯,两侧悬崖危立,一线天隙通过;壮观的寺庙,巧妙跨壁飞檐,神奇勾栏斗拱;人力之美,精彩缤纷;思想之能,叹为观止。

    站在清凉阁,四处远眺,只见:山下的小河沟,静谧平顺,宽阔浅流,不急不缓,不惊不扰;河岸的小村庄,石屋错落,炊烟袅袅,欲走还留,欲静还闹;对面的大山上,草碧树茂,风轻影摇,且歌且舞,且思且说;弯曲的道路中,车流点缀,音稀声弱,若隐若现,若光若梭。

    据村民说,自从修建了清凉阁,这里就风调雨顺,人们祥和安宁。都说是巨龙显灵,安镇一方、保佑众生呢。

    从北山到清凉阁,再从清凉阁到南山,走出一个漂亮的“v”字型,它饱含着胜利的寓意,象征着光明的未来。

    同样的景观,出发点不同,心境自然也大不相同。

    从下向上爬,则有努力进取,期待未来,攻难克险,实现目标的奋斗之感。就像人的成长经历,从小到大,正序展开。步步都反映出“期盼未来”和“努力奋斗”的心境。

    从上向下看,则有全局尽握,经脉在胸,游刃有余,复盘回味的总结之意。就像人的历程回顾,由老及少,倒序进行。幕幕都体现出“曾经沧海”和“渡劫修炼”的意味。

    是啊!山水如此,世界如此,时空如此,人生也是如此啊!”

    村里的大戏台,顶上写着四个红色大字:群芳争艳。这四个字,把戏曲舞台的主题概括得明明白白。

    林秋水后来回村,每次路过戏台,看到这四个字,心里就想起小时候的趣事,心想:不光戏曲舞台是群芳争艳,日常生活中各色人等、各种故事,又何尝不是群芳争艳呢!这四个字,真是传神又贴切!

    大戏台这块地,原来是学校的操场和林秋水所在十一小队的土地。每次走到这里,从前的一幕幕就会浮现在他眼前。

    林秋水的小学体育老师,是大队书记林明锁的儿子林国才。在林明锁的关照下,国才来到学校教书。一开始教自然常识课。国才上课从来不讲解,光是念课文就算完事。可他认字也不多,常常念着念着就卡住了,因为遇到生字了。

    不过,这难不倒国才。因为他父亲和林秋水父亲是铁哥们,两家走得很近,林秋水常去他家玩。所以国才知道林秋水从小就爱读参考消息,认字多。这样国才就有了主意,每次遇到生字难字,就突然停止读课文,大喝一声,把林秋水叫起来,说:“你干什么呢?为什么上课捣乱?接着往下念!”

    起初林秋水还有些发蒙,自己上课虽然有时爱交头接耳,但那也只是偶尔,不可能整堂课都在捣乱。有时候明明林秋水在认真看书,国才却突然把他喊起来,训斥两句,让林秋水接着读课文。等林秋水把生字念完,国才就会说:“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