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三章 人心凉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十三章 人心凉薄 (第2/3页)

外号“礼拜欠条”。这称呼带着调侃,也透着表扬,一直持续到他结婚后,这种借钱的状况,才彻底终结。

    可林秋水这改变,就像巴西雨林的那只蝴蝶,翅膀一扇,也带来了范围不小、程度不低的副作用。

    许多人早已习惯了他从前的大方付出。他送烟时,他们拿得理所当然。如今烟给少了,菜也少了,酒也不上了,他们便开始心生不满,到处说坏话。

    “老林家那小子,现在牛哄哄的,吃个饭,抠得不行,也不到饭店,就在那个破食堂,连个肉菜都没有,还难吃得不行,以后再也不找他了。”村里人这样议论。

    田文君师傅听说了,用了一个词形容这种现象叫“乞丐效应”。

    “田师傅,啥叫乞丐效应?”林秋水不解。

    田师傅是供应科的元老,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他坐在办公室的椅子上,慢悠悠地抽了口烟,说:“这乞丐效应啊,就是说一个乞丐,你天天给他十块钱,起初他对你感恩戴德,把你当恩人。可时间久了,他觉得你有钱,就该给他;你不给,就是你的错。再往后,他觉得你给钱是天经地义,哪天你要是不给了,他就会理直气壮地问你:‘我的钱呢?’到最后,你们从施舍关系,变成了仇人关系。”

    林秋水听后,长时间一个字也没有说出来。

    简直太形象、太写实了!他自己不就是吗?曾经的大方付出,在某些人眼里,不是珍惜情分,而是理直气壮;不是真诚感谢,而是索取无度。

    他自责自己太过天真,为什么当初那样盲目善良,不懂得设防。以至于后来,一想起那些人,他就在心里嘀咕:这些人,往日与我关系不是挺亲近的吗?后来都去了哪里?以前那么要好,怎么后来连面都见不着了?

    他终于恍然大悟:原来在这些人眼中,“有利可图”才是亲近的缘由,“有光可借”才是结交的标准。说白了,他们不是自己的朋友,只是来利用自己、攫取自己的。

    财务科有位天津大姐,拿他买烟的事打趣,说了一句极为经典、极为形象的话:“奋不顾身冲上去,遍体鳞伤倒下来。”这话,恰似他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

    他把这一切讲给父亲听。父亲听后,气得脸色铁青,拍案而起:“我让你对村里人好,可没让你借钱贴钱啊!你那个叔叔,自幼就爱占便宜,不懂事。往后他如果再找你,你再也不要帮他办事了。”

    好在没过多久,林秋水结婚了。单位管理也更加严格,每月借钱的事终于彻底画上了句号。那些从前老来厂里占便宜的人,见无利可图,便渐渐疏远了他。

    有一年,村里组织小学同学聚会,林建芳在酒桌上向他抱怨:“以前我去找你买烟,你又是管吃又是管喝,后来我再去,你咋就冷淡了呢?钱那么重要吗?你忘了咱们小时候是同学啦?”

    林秋水听后,心中怒火中烧,真想破口大骂:这都什么人啊!把占便宜当理所当然,还有没有是非观念?我又不是你爹,凭什么无条件管你吃喝?可他终究还是强忍住怒火,选择了沉默。

    他知道,有些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