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烟雨同舟 (第2/3页)
地势低,红石河倒灌,水位最高时淹到了烟垛的第二层。”陶娇娇边吃边说,“现在全厂能来的都来了,财务、行政、生产、技术,连退休的老工人都来了。”
林秋水点点头,眉头却越皱越紧。他知道,烟叶是烟厂的命脉。一担烟叶,从收购、发酵到储存,至少要一年时间。优质烟叶更是稀缺资源,价格昂贵。全厂的流动资产,七成以上都压在这上面。一旦损失严重,不仅影响当年生产,更会动摇企业根基。
“损失……大概有多少?”他低声问。
陶娇娇摇摇头:“还没统计完,但至少五百担被水泡了。湿烟叶容易霉变,必须尽快分拣、晾晒,否则全得报废。”
林秋水沉默了。他夹了一筷子咸菜,却食不知味。他知道,这不仅是数字,更是几千名职工的饭碗,是无数家庭的生计。
他抬眼看看妻子,又看看女儿,心中涌起一阵酸楚。他多想此刻能陪在家人身边,多想让妻子好好休息,可他知道,明天,他必须和所有人一样,冲进那泥泞的仓库,和洪水抢时间。
第二天清晨,天边刚泛起鱼肚白,淡淡的曙光透过薄薄的云层,洒在大地上。林秋水和陶娇娇就早早起了床。他看着妻子略显疲惫却依然坚定的面容,心中满是不舍。他知道妻子一心扑在工作上,即便脚伤未愈,也不会退缩。
在那间小小的厨房里,两人一同为孩子精心做好了早饭。林秋水煎了两个鸡蛋,陶娇娇热了牛奶。林溪坐在小板凳上,乖乖地吃着,还不时抬头看看父母,仿佛知道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
林秋水不时地看看妻子,想要嘱咐些什么,却又知道妻子的性子,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随后,两人静静地站在阳台上,等着出发的时间。他们住的是烟厂的宿舍,在二楼,视野还算开阔。不用在楼下傻等,站在阳台上,就能把楼下的情况看得清清楚楚。
没过一会儿,一阵大巴车倒车的“嘟嘟”声,和人们集合时嘈杂的说话声传了过来。林秋水和陶娇娇对视一眼,眼神里透着坚定与决心,然后快步下楼,朝着集合的地方走去。
一路上,林秋水都暗暗留意着妻子的脚步,生怕她脚伤复发,走不稳摔倒。
到了烟叶库,天已经大亮。随着时间慢慢过去,越来越多的人陆陆续续赶来。按照现场指挥的要求,各个部门井然有序地自行集合,认真仔细地清点人数。接着,派人统一去领铁锹、镐头和麻袋这些工具。
林秋水是卷烟包装材料厂计财办主任,手下管着五名员工。按照安排,他们在临时搭的苫布下面,小心翼翼地掀开盖在烟包上的篷布。然后,大家齐心协力,喊着号子,把烟垛上那些没被水浸的烟包搬下来,再用叉车稳稳地运到腾空的成品仓库。最后,把最下面石头墩上那两行已经被水浸了的烟包拆开分拣,仔细地装进麻袋里。
林秋水在忙碌的间隙,总会不自觉地望向妻子所在的方向,看到她专注工作的身影,既安心又心疼。
雨水就像一个发了好久脾气的巨人,经过一个星期的肆意宣泄,它的火气渐渐消了,那如注的泪水也快要流干了。全厂职工一共有一千八百多人,这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