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篷中论天下 (第2/3页)
在的交趾城与四海城都在他的掌握之中,而且疫病也并没有像预想的那样产生巨大的危害,这样的结果便是极好的,现在四海城的募兵也已经慢慢展开,想来不久之后他们便会有优质的兵源加入,对于卧华山来说无疑是最好的消息。
卧华山前日遭受蛮皇亲率兵马攻打,兵力也是损失巨大,梁津本来想着放弃交趾城撤回卧华山,但是这样的提案遭到了山主宗坤的拒绝,明言回去不能解开卧华山的困境,只有将秦兵击退,他们才能有壮大的趋势。何况现在难得占据了交趾城,能够在战略地位上遏制大明窟与秦兵来犯,若是撤退定然会招来更多的敌人。
这一夜,梁津思谋,无眠。
两日之期转瞬便至,梁津与罗湖等人商量过后,便决定让三名伤号留守交趾城,梁津、林寒、姜鸣三人带着骑兵前往交趾平原,四海城现在的情况外人很难看透,还需要少量甲兵留守,继续疗治患病者便好,并不需要担心会被人突然骑兵起兵占领。
一行五百人驰出城门,虽然算不得浩浩荡荡,但是看上去也是很有牌面,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他们镇守交趾城的这段时间里,因为招收不到新兵,所以只能将老兵训练得更加精锐。这支骑兵原先是第六营部下的,但是在经过梁津特别训练之后,竟变得格外勇猛。不客气地说,现在的这支骑兵已然不能用以往的目光来看待,若是小瞧他们,可能会付出难以估计的代价。
交趾平原上,一方兵马整整齐齐地矗立着,一座木台搭建在空旷的平原上,微风偶尔袭来,扑面而来的暖意却并不如八月那般酷热,即便是那五百甲兵,也觉得此刻很是舒适。
庞路发已如雪,但仍然精神矍铄,他坐在那敞篷之中,老僧入定,他未言语,身后的兵马也都没有声音。
梁津、林寒、姜鸣来到之后,见到这般景象,就像是哨探寻知到的消息一样,他们没有丝毫惊讶,将骑兵陈列在二十米开外,林寒与姜鸣分别立于两方,而梁津将捣马柝长槊交给一名兵士,孤身前往那敞篷之中。
他并不能肯定庞路是否有着其他准备,但是他对自己的反应力与战斗力很自信,即便是九段人位的武学宗师出现,也不可能将警备状态下的他一击杀死,而林寒与姜鸣也肯定会在第一时间赶到,他不会有生命之危。
真正的信任,便是将自己的性命交给身后的兄弟。
一张小桌,一壶清酒,两个小杯,在那半片阴翳下面,梁津走到庞路对面,拱手施礼,而后缓缓就坐。
近距离地观察这位名震秦王朝的老将,梁津察觉到他比自己想象中更为苍老,起码这个年纪的老人都已经回到家中调养生息了,即便他是一位武将,也不至于在这个时候再起战事。ok作文网
庞路为梁津斟了一杯酒,呵呵一笑,面容颇为和蔼,道:“二统领,是不是觉得我真的已经风烛残年了?”
梁津再次拱手颔首,道:“不敢。庞总督的军功足以与三大方位兵马大元帅相比,甚至在资历上超过那几位九段人位的武学宗师,我本是后辈,因为现在的立场才会来到这里与庞总督对坐。说起来我也已经对庞总督敬佩已久,但是看到总督这般白发,竟有些不忍谈论军事。”
庞路微微一愣,道:“二统领,你这番话倒是说的真诚,在后辈之中能有你这种人,确实是卧华山的幸事,秦王朝的不幸。我们确实是因为立场的缘故才坐在这里,我在秦王朝为将三十多年,见过很多的青年才俊,但是从来没有见过你们卧华山的几名将领,竟然能在二十多岁的年龄便达到八段人位。我起初只以为是稍有天赋的子弟,后来才发现,在交趾城的几位统领都有着能够独当一面的才能,若是让你们成长起来,恐怕真的能够撼动秦王朝的根本。”
梁津道:“庞总督谬赞了,我们兄弟几个自幼便相依为命,稍大些便勤练武艺游走江湖,将人情世故与是非黑白看得颇为透彻,在这片秦王朝的土地上,更多的是饿殍遍野,更多的是恶人行恶。我们曾经想要用游侠身份挽救百姓,但是多年努力才发现,这些手段根本就没有用。秦王朝的现状需要一场真正的改革,或者是一场血洗,将那些贪赃枉法的官员杀尽,将那些欺软怕硬的混蛋除灭,秦王朝才能焕发出新的生机。于是我们选择了观念与我们相同的卧华山,并帮助山主宗坤征战,这并不是因为我们好战,而是我们常怀怜悯之心。”
庞路顿了顿,道:“二统领见解颇为深彻,秦王朝现在的状况我们为官为将者最为清楚,或许比你们看到的更为可怕。你说的很对,改革或者流血的战争,我们都选择了后者,但是我的观念却与你们不相同,我主张的却是用自己的方式为秦王朝扫清山匪乱寇,而后便用足够的功勋与地位去强制皇帝陛下完成改革,等到战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