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十五章 刘爱雨做公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八十五章 刘爱雨做公益 (第3/3页)

    刘爱雨叹口气,没想到,自己一片好心,却惹了这么大的麻烦。

    商议了大半夜,终于达成了方案,众人散去,有人喜欢有人抱怨。

    第二天,开始砍树头了,量尺寸时,有的说尺子拉歪了,差一苍蝇卵就是大树,少了一百元。

    争吵不休,撒泼打滚,闹得不可开交,劝的劝骂的骂,没有一家省事的。

    整整一天,才砍了十几棵树头,而整个线路上,需要砍掉200多个树头。

    刘麦秆阴沉着脸抽烟叹气,刘爱雨真正后悔了,可惜买不到后悔药,只能咬牙坚持。

    磕磕碰碰的,线路改造终于完成了,全村安置了四台变压器,电压足了,电灯亮了,啥机器都能转动了,大家伙都兴高采烈的。

    刘麦秆家没有一丝喜庆的气象,刘麦秆因为刘爱雨乱出头,不但花了冤枉钱,还挨了骂,太亏了。

    刘爱雨却想的是,做件事怎么就这么难?以后还做不做?怎么做?

    接下来的自来水管道的铺设,村道的改造,都出现了类似的情况。

    自来水公司召集村民开会,说主线支线的管道和配件是免费的,进户以后的水表和相应配件需要用户自己承担。

    有人算了一笔帐,说花下来得四五百块钱,还不如吃井水河水,便不愿意压自来水了。

    有人则拒绝自来水管道从自己家的地界上通过,说会坏了风水,要赔钱。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像一群狗乱咬。

    东亮看得清,说:“他们闹的目的,还是为了钱,他们像狗一样,尝到甜头了,你不给根骨头,他们就乱咬,这事也就弄不成。”

    刘爱雨便掏自己的腰包,让大家心满意足。

    通水的那天,村里响了鞭炮,有了自来水,好多人家就能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像城里人一样,天天洗澡了。

    东亮说:“吃水不忘挖井人,你们用上了方便干净的自来水,应该感谢谁啊?”

    人们说:“感谢政府。”

    通电和通水,刘爱雨一共赔偿了十多万,却没落个夸奖,刘麦秆心里有气,说:“前几年哭爹喊娘的,咋不见政府?还不是享我闺女的福。”

    陈背篓顶了一句:“她有钱了,给大伙半点事就亏了?就有功劳了?还不知道她那钱是不是干净的。”

    此时,刘爱雨正在回北京的路上,她搭了去咸阳的班车,然后从咸阳机场飞往北京,本来她没有急着要走,但是通电和通水这两件事,让她心身疲惫,苦不堪言。

    第二年春天,村里的路如期动工,村里人又故伎重演,线路如果沾上了自己的地界,就耍赖、要求赔钱,不赔钱就不让动工。

    有的躺在挖掘机前面,有的抱着卡车的轮子,吵着吵着打了起来,有两个重伤。

    派出所来了,乡政府来了,这次,政府来硬的了,该拘留的拘留,该罚款的罚款。

    乡政府派驻了工作组,施工队划了白线,白线之内的建筑、树木、障碍物,无条件拆除,无理取闹的,立即拘留。

    看政府动真的了,村里人这才老实了,没有人再阻挠,工程进展顺利。

    很多人因此没有拿到赔偿,而怨恨刘爱雨,都说她逞能显摆,修什么路?刘爱雨新修的洋楼上的玻璃,被人晚上砸了。

    刘爱雨将老家的事说给孙教授和赵波听,孙教授沉默了好久说:“大多数人自私、短见、狭隘、愚昧,鲁迅批判的国民的劣根性,任重道远啊!”

    赵波说起了他做过的一件事。

    他给家乡的小学校捐了十台电脑,但这些电脑根本就没打开,而是转手卖了出去,用卖得的钱,支付了学校的招待费。

    他捐了1000本书,学校都懒得拆包装,管理图书的老师抱怨要登记要借阅,太麻烦了,不如捐成现金实惠。

    赵波说:“我们看起来是富了,但是人的素养没有根本性的提高,这是个畸形的现象。”

    刘爱雨伤感地说:“我们逃出了老家,但又忘不了老家,我们爱它,又恨它,该拿它怎么办?”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