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十九章 冬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七十九章 冬至 (第3/3页)

、家不像家。

    孙教授痛心疾首:“人都没了,乡村还怎么发展繁荣?年轻人是气,人活的是一口气,村庄活的也是一口气,没有这一口气,就呜呼哀哉了。”

    赵波反驳孙教授是一家之言,居庙堂之高,不体察民情。教育、房子、医疗三座大山压在头上,年轻人守在家里,种二亩地,一千年一万年都富不起来。就说看病吧,我老家的那个县,有50多万人口,全县竟然没有一台肠镜、喉镜、胃镜机器,看病不去城里咋办?

    孙教授说:“这么多的人,都涌进城里,势必会造成交通、就业、住房、医疗资源的紧张甚至崩溃;应该大力发展乡村,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医疗教育的条件,让年轻人就近创业,学生就近上学,人们就近看病,彻底缩小城乡差别。”

    孙教授和刘爱雨的家乡都是革命老区。

    孙教授十五岁上就出外求学闯荡,但对故乡感情很深,他几乎三五年回一趟家,回去后拜访老人看望老朋友,和年轻人打成一片。

    村里人到北京看病、上学、找工作,只要找到孙教授,他都尽力帮忙,动员自己的人脉和关系,为他们打通绿色通道,提供方便。

    孙教授不大赞成城市化,认为任期发展下去,有失控的危险,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赵波和刘爱雨却一致认为,还是大城市好,条件好机会多,适合年轻人发展创业。

    三个人争争吵吵的,其实他们就是小老百姓,只不过是随便发了点议论,他们不可能改变什么,一腔肺腑之言,权当做了下酒菜。

    孙教授说:“人各有志,不能勉强,我明年是要回老家的;在古代,做了宰相、太师、大将军的,退休后都告老还乡,我得呼吸点新鲜空气;你们年轻,就在城里发展吧。”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