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刘麦秆的幸福生活 (第2/3页)
要被蝇头小利所惑,而误入歧途。
但家长们说,我们就要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那些云里雾里的东西,我们才不稀罕呢。
陈背篓不屈服于刘麦秆的压制,他顽强地为陈望春发声,徐朝阳校长说得对,忽视遗忘陈望春,是对教育的侮辱和践踏。
陈背篓开始热心地关注北京。
之前,北京是遥远的地平线上的海市蜃楼,不可触及;北京在三十三天之上,与油坊门的小老百姓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但是现在,通过陈望春,陈背篓和北京发生了亲密的关系,他关注着这个城市的一举一动。
每天晚上七点,陈背篓准时坐在电视机前,收看新闻联播。
陈望春考上大学前,陈背篓家没有电视,家里实在没有多余的钱买一台电视机,怕影响陈望春学习,只是个美丽的借口。
陈望春上了大学后,陈背篓希望通过陈望春了解北京的希望破灭了,一是陈望春假期不回家,二是他从不写信。
家中收入有限,为供陈望春上学,陈背篓省吃节用,一个子都不敢乱花,以至于刘麦秆大肆宣扬说他半年没有闻过肉味,但为了了解北京,陈背篓还是咬牙卖了两只羊,换回一台电视机,至此,油坊门实现了户户有电视的小康目标。
新闻联播里,每天都有北京的镜头,故宫、长安街、长城等等,每次,陈背篓都激动地不行,说这地方我去过,那个地方我合过影,但是,电视机前只有他一个人,没人听他说,他心里难受地猫挠一样难受。
这样看北京有什么意思?陈背篓便去别人家看电视,当出现北京的镜头时,他大声说,我在这喝过水、吃过饭、照过相,无论出现啥地方,只要是北京的,他都说他去过。
陈背篓看电视时的轻狂举动,招致大家的反感,但他们不好意思下逐客令,只好在晚七点前,关上门,任凭他怎么敲门,都假装听不见。
陈背篓只好一个人关注北京。
他晚上看了新闻联播后,第二天中午,便去老磨坊,这里是村里的娱乐中心,人们吃过午饭,就聚集在这里闲聊,所有的小道消息和花边新闻,都是从这里传播开来的。
陈背篓挤进人堆里,突然冒出一句,我们谈谈北京。
这话上不着天下不挨地,莫名其妙的,谈北京的啥?
当然先从北京的天气谈起。
陈背篓说,你们知道吗?北京下了暴雨,好多地方被洪水所淹;北京刮了大风,房子的屋顶被掀翻了;北京来了沙尘暴,伸手不见五指。
陈背篓问:“祸害北京的雾霾到底是个啥东西?”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都说不上来。
陈背篓说:“北京的雾霾相当严重,单位放假、学校放学、公交车都停了,出外的人都戴着口罩,不得了。”
有人含糊地说:“是不是美国放了毒气弹?”
地震、海啸、台风、干旱、暴雨、车祸,灾难发生后,大伙第一时间先怀疑美国,都觉得肯定是美国在背后捣鬼。
徐朝阳校长辟谣说,雾霾真不是美国搞的。雾霾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成分,吸入呼吸道后,会引发严重的疾病。
雾霾是怎么来的呢?徐朝阳校长说,是人类过度的活动,譬如城市太大、太拥挤,汽车排放的尾气、工厂排放的废气等等。
雾霾于北京而言,就像漂亮女人脸上的一粒雀屎,太不雅观了,陈背篓想擦去这粒雀屎,但心有余而力不足。
刘爱雨再没有给刘麦秆寄过大数额的钱,就连上次那两千块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