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十九章 宏光电子厂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五十九章 宏光电子厂 (第2/3页)

要坐车门位置,看见一大群人挤上车,一定要小心,那里面肯定有扒手。

    郭霞说不要乱卖东西,地摊上摆的东西,轻易不要乱动,只要你摸了,就要高价卖给你。

    她们几个,你一句她一句,反复叮咛,说得碎红和刘爱雨提心吊胆,碎红说:“外面这么乱,干脆不出去了。”

    刘爱雨问:“怎么就没人管?”

    韩丽说:“哪管得过来?东西南北中,发财在广东,都一窝蜂涌到广州来了,流动人口几百万,三教九流,干啥的都有。再说了,那些开黑店、开黑车、诈骗抢劫的,派出所公安局都有熟人,只要不出人命,小打小闹的,警察根本就不管。有的地皮流氓气焰嚣张,连警察都打。”

    梁静安慰碎红和刘爱雨:“多出去几次,情况熟悉了就好了。”

    碎红和刘爱雨开始为期三天的培训,新来的工人,要熟悉工作流程,迟到早退、工作失误都是要被罚款的,规定很多,稍不注意就会被罚款,有的工人,一个月下来,工资差不多罚没了,只能去喝西北风。

    操作很简单,碎红和刘爱雨都是心灵手巧之人,短短三天,就熟悉了技艺,一周下来,就能跟上熟练工人,不拖后腿。

    组长徐海凤夸奖两人,好好干,实习期满了,就能长工资了。

    上班已经两周了,碎红和刘爱雨对厂子已经很熟悉了,这个工作说白了就是时间长,比较难熬,但比起在老家做生意种地来,那简直就是天堂。

    做生意风里来雨里去的,有时候不但白忙活了,还得赔本;种地呢,一年到头,能收点口粮就不错了。而这里,管吃管住,每天都能洗澡,所有生活用品都发,只要遵守厂里的纪律,不犯错,每月就能按时领工资,真正的旱涝保收。

    在老家时,碎红和刘爱雨羡慕那些公家人,他们坐在屋子里,冬不冷夏不热,看看报纸、喝喝茶、吹吹牛,隔三岔五出去打打牙祭,喝个小酒,让老百姓羡慕不已,而现在,她们也和公家人一样了。

    她们的暂住证还没有办下来,无论是徐海凤还是苏妲己,都叮咛她们轻易不要出厂子,万一被联防队员逮住了,就会有大麻烦。

    刘爱雨不明白,没有暂住证,犯了哪门子罪?难道她的身份证不能证明她是合法公民?这块地不归中国管?

    有过这种惨痛经历的女工们,都说她幼稚,因为很多时候,没有人和你去讲道理。

    一天,刘爱雨正在上班,周海明来车间巡查,他转了一圈后,停在她身边,刘爱雨有点紧张。

    一般情况下,作为车间主任的周海明,每周基本巡查一次,他这个车间,下面有七个组,他基本每天看一个组。

    周海明巡查时,发现问题后,不直接和女工们说,而是找徐海凤,指出她管理的疏忽,然后扣她的工资。

    因此,每周的组内会议上,徐海凤总扳着脸要再三强调工作纪律,要一心一意,不能出任何纰漏。

    如果因为个人的疏忽大意,而出现质量问题,那影响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工资,组长、车间主任、厂长和整个厂,都跟着倒霉。

    徐海凤家在山区,她老家基本没有平地,在稍微平缓一点的山坡上种一点包谷红薯,但几乎每年不是被洪水冲毁,就是被野猪拱,收获有限。

    她男人没一点手艺,好吃懒做,每天不是喝酒就是打麻将,两个孩子全靠她。

    在徐海凤出来打工前,她家里穷得吃了上顿没下顿,两个孩子常穿打补丁的衣服。

    在同乡好友的鼓动下,徐海凤南下广州淘金,五六年之后,她成了组长,手下管着四五十人,每月的工资加奖金,在二千块左右,这个薪资水平,比她们老家的县长都高。

    有了钱,她和她的家庭,命运发生了改变,丈夫不再随意打骂她,渐渐地顺从她、敬重她;她的孩子吃穿的条件大为改善,在学校不再受人欺负;她们家盖了五间新瓦房,在村子里地位大大提高,每年她回老家过年,村长和村里人都来给她拜年,恳求她把自己家的孩子带出去发展。

    经她的手,他们村有十几人在广州东莞打工。

    这个厂子改变了徐海凤的人生,她和厂子的感情很深,视厂如家,对每一个新来的工人,她教育他们先要爱厂、爱工作,因为工作是饭碗,能给工人尊严、荣誉和自信。

    徐海凤的家庭情况和刘爱雨极其相似,因此,她喜欢刘爱雨,帮助她、关心她,要把她培养成未来的徐海凤。

    目前,在这个组,刘爱雨的技艺已经后来居上,稳稳地坐了第一把交椅。

    周海明主任很能干,从普工做起,短短四五年就成了中层领导,照这样的发展速度,前途不可限量。

    他对工作要求严格,一丝一毫都不马虎,因此,当周海明站在刘爱雨跟前时,她有点慌。

    周海明只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