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一只秦岭来的猴子 (第2/3页)
要是运气好,给当地人一包烟,就能送你一只猴子,因此,他只需要二百块钱的本钱。
陈背篓咧咧嘴:“二百块!说得轻巧,我家里又没开着矿。”
刘麦秆说:“也许这二百块钱,就能改变我的人生。”
陈背篓和何采菊商议后,决定借给刘麦秆一百块钱,陈背篓断言,这一百块钱,百分之百地会打水漂。
何采菊说:“话不能说死,咱满心指望着他能找到一条生路。”
陈背篓鄙夷地说:“那是条生路吗?你看着吧,多半是鸡飞蛋打。”
一个月之后,刘麦秆回来了,果然牵着一只猴子,油坊门沸腾了,全村人都跑来看这只猴子。
刘麦秆出去了一个月,路上风吹雨淋的,不但没瘦削,反而胖了一圈,腮帮上有肉了。
刘麦秆是人来疯,绘声绘色地给大伙描述他传奇般的经历:他如何在途中遇到一场大暴雨,山洪爆发,他差点被激流冲走;他在一个镇子上,遭遇了几个劫匪,他凭着三寸不烂之舌,不但让他们放下了屠刀,还给他客客气气地管了一顿饭。
在秦岭,他果然看见了满山的猴子,这些猴子一点也不怕人,见了人就抓耳挠腮,爬上人的身,掏口袋、抓头发,那些猴子很聪明,它们不但认识钱,还能辨别出一块钱和两块钱来。
刘麦秆在一个小村庄歇宿,和主人意气相投、相见很晚,住了三天,喝了三场酒,结为异姓兄弟,他那个兄弟很仗义,听说他要一只猴子,当即拍胸脯,保证给他弄一只最好的猴子。
一堆人都围着刘麦秆,听他说,刘麦秆想起他过年时的冷遇,现在感觉一下扬眉吐气了,他神秘地说:“你们知道吗?大夏天的,秦岭山顶上有雪,厚厚的雪。”哦!所有人都惊讶地叫了一声。
牛大舌头也来了,客气地说:“麦秆,走的时候也不打声招呼,有盘缠吗?”
刘麦秆心里哼一声,装你娘的脚,你会借钱给我吗?老子这回要出一口恶气。嘴里却说:“盘缠不缺,我刘麦秆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有了这只猴子,我就有了一个印钞机。”
油坊门一部分人眼红刘麦秆,他怎么就能想出这般绝妙的生财之道?一部分人却等着看他的笑话,说从古至今,就没见耍猴人能发大财的,不过就是个要饭的行当。
刘麦秆开始训猴了,耍猴先得训猴,就像一个演员,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训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和猴子建立感情,猴虽然不会说话,但它们聪明,完全能理解人的意思。
耍猴人手里始终有一根鞭子,但那只是个道具,他们不是真的打猴子,只是恐吓,逼迫猴子按照人的意愿行事,做出种种动作,逗人发笑、逗人高兴,从而把人兜里的钱心甘情愿地掏出来。
刘麦秆训猴时,紧紧关着大门,谁也不让看,村里好奇的人趴在门缝上张望,啥也看不见,只能听到他打雷一般的呵斥声。
刘爱雨和陈望春搭了梯子,爬上墙头,他们看见了那只猴子,猴子脖子上戴着铁链子,拴在院子里的枣树上。
刘麦秆挥舞着鞭子,指使猴子做这做那,猴子稍一犹豫,刘麦秆的鞭子就搂头盖脑地抽,猴子吱吱地叫着,躲来躲去,但是,有铁链拴着,任怎么挣扎,也难逃刘麦秆的鞭笞。
刘爱雨看得眼泪汪汪的,说:“猴子真可怜。”
陈望春说:“猴子快要被打死了,怎么办?”
这一天,刘麦秆训练的科目是钻火圈,他弄了一个铁圈,上面缠上破布,浇上汽油,点燃后,让猴子钻。
也许是圈子太小,也许是火势太猛,他催促了几次,猴子畏畏缩缩地不敢上前。
刘麦秆失去了耐心,皮鞭呼啸着,猴子颤抖着,缩成一团,刘麦秆一手拽着铁链,一手挥着皮鞭,抽打猴子,猴子发出尖利的惨叫。
突然,猴子蹿了起来,闪电般在刘麦秆脸上挠了一把,刘麦秆惨叫一声,扔了鞭子,捂住了脸。
刘麦秆脸上鲜血直流,他去药铺包扎上药,乡村医生刘吉祥说:“这爪子挠得深,得打破伤风,不打可能有生命危险。”
刘麦秆问:“你说会得破伤风,可能性有多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