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最终二强 (第2/3页)
美的防守也终将被瓦解。
“看见了吗?这就是比尔·拉塞尔的诅咒!”奈特对着助教们低语,目光却紧锁着场上那个中国青年,“在那个防守至上的年代,拉塞尔可以靠盖帽统治比赛。但在这个时代......”他指了指三分线,“进攻才是王道。”
大约二十秒后,俄亥俄州立大学外线投篮不中。
奥登如猛兽般跃起,在人群中摘下进攻篮板,甩给外线队友。再次打铁后,这位七尺巨人再度腾空,这一次他直接在乔恩·普莱夫卡头顶完成暴力补扣。
溢出的天赋在内线流淌。自2005年起就以高二生的身份成为全美高中第一人的超级天才,NBA状元之位虚位以待,绝不想在这里输给徐凌。
但徐凌的回应来得更快。他再次呼叫普莱夫卡上前挡拆,奥登毫不犹豫地换防出来。这一次,他谨慎地留出半个身位的空间——既防突破,又防急停。
在徐凌眼中,一步的空间便可以考虑出手投篮,可你给我半个身位的空间?无论你有什么道理,都和我的投篮说去吧!
在奥登还未站稳的瞬间,徐凌已经拔地而起。他的出手快如闪电,篮球划出的弧线完美得令人窒息。奥登徒劳地伸出长臂,却连干扰都做不到。
“唰!”
篮球入网的声响清脆悦耳,翻起的网花仿佛被施了魔法,在空中划出优雅的轨迹。
比赛进入了白热化,两支球队的超级新人用各自的方式统治着赛场。
奥登在内线翻江倒海,他粗壮的手臂像起重机般一次次将篮板收入囊中,在禁区内的强打让德州理工大学的防守形同虚设。
“第28分!格雷格·奥登再次用他标志性的勾手得分!”舒尔曼激动地喊道,“格雷格今晚的投篮命中率接近70%!”
但每当俄亥俄州立大学试图夺得领先地位,徐凌总会用他精准的外线投篮予以回应。他像一位优雅的狙击手,不断利用普莱夫卡的挡拆寻找错位机会。
奥登的脚步虽然灵活,但面对徐凌鬼魅般的变向和闪电般的出手,依然显得力不从心。
“伊莱命中了今晚的第六记三分!”
“这个神奇的1号已经拿到了35分!”
当计时器走到最后两分钟时,比分定格在79比77,德州理工大学领先2分。俄亥俄州立大学发底线球,康利稳健地运球过半场。所有人都知道,这个回合他们一定会把球交给奥登。
“防守!别让他轻易接球!”
奈特在场边声嘶力竭地喊着。
普莱夫卡用尽全力顶住奥登,但这个怪物般的中锋在低位要位时就像一堵移动的城墙。
康利的传球精准地送到奥登手中,奥登背身单打,一个漂亮的转身晃开空间,就在他准备出手的瞬间。
徐凌突然从弱侧杀出,一记精准的切球将球拍掉!
德州理工大学的快攻如潮水般涌向前场,徐凌一个不看人传球找到跟进的杰克逊,后者轻松上篮得手!
81比77!分差来到4分!
“乔恩!”奈特喊道,“如果奥登再次拿球,你要直接对他犯规!”
普莱夫卡没有犹豫,点了点头。他知道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拉开空间,消耗奥登,而现在,是时候用自己最后的价值送这位巨兽上罚球线了。
康利控球推进,时间在流逝。他佯装突破,胯下变向,但德州理工大学的防守密不透风。进攻时间还剩10秒,他终于将球吊给低位的奥登。
奥登接球的瞬间,警觉地扫视四周。
徐凌的协防让他心有余悸。确认没有埋伏后,他猛然发力背打,厚实的肩膀将普莱夫卡顶得踉跄后退。就在奥登准备二次发力强起的刹那。
“啪!”
普莱夫卡双手狠狠拍在奥登的手臂上,哨声响起。
“五次犯满!”裁判示意普莱夫卡离场。这位内线功臣喘着粗气走向替补席,与替换上场的达里尔·多拉击掌交接。全场响起掌声,但很快又归于寂静。
奥登站上了罚球线。
本赛季初,奥登因右手腕伤势缺席了七场比赛。复出后,他大部分时间用左手打球,甚至用左手罚球。即便如此,他仍保持着60%的罚球命中率。球探们将这一点视为他恐怖球感的证明:“这家伙用非惯用手都比很多中锋强。”
然而,当他终于恢复使用右手时,数据并未飞跃——70%的罚球命中率虽有提升,却远称不上致命。此刻,他站在罚球线上,深呼吸,全场观众屏息以待。
第一罚......
篮球砸在篮筐后沿,高高弹起,最终跌入网窝。
81比78。
第二罚......
力道稍大,球重重砸在篮筐后沿弹出!
多拉奋力卡位,抢下关键防守篮板!
“抢得好,D.D!”
多拉点头,把球传给徐凌。
时间快速地流逝。
杰克逊和芝诺左右拉开,徐凌稳当地控制着节奏。
当比赛时间进入最后一分钟倒计时,徐凌举起右手——这将成为俄亥俄州立大学最痛恨的战术手势——该死的五号位挡拆又来了。
但是,那个只会投篮的大白软已经滚蛋了,你能怎么办呢?
奥登喘着粗气跟到三分线外,汗水顺着他的下巴滴落。这位七尺巨人咬紧牙关:“再撑一分钟......”
但徐凌的眼神已经说明一切。这一刻,他将展现两人之间最本质的差别。
2007年的篮球世界仍沉浸在防守至上的迷思中。尼尔森的跑轰让小牛即将遭遇黑八的耻辱,纳什的太阳仍在追逐总冠军的路上。而邓肯的马刺与本·华莱士的活塞,这两支以防守为根基的球队,依然统治着联盟。
人们总是说:“得内线者得天下。”
但变革的种子早已埋下。2015年勇士队夺冠时,篮球规则与2007年并无二致。改变的不是规则,而是认知。
那个被低估的真理:在绝对的进攻面前,再完美的防守都是徒劳。
此刻,徐凌手握开启新时代的钥匙。
奥登谨慎地保持着一步距离,双臂张开像一堵移动高墙。但徐凌突然启动——不是突破,而是一个后撤步退到三分线外两步!
“他疯了吗?”场边有记者惊呼。
奥登的瞳孔骤缩,他拼命扑上去,但为时已晚。
篮球离手的瞬间,徐凌就知道这球有了。那道弧线完美得像是艺术家用画笔画出的,在万众瞩目下。
“唰!”
84比78!分差来到6分!
“天啊伊莱!在那个时刻,面对奥登,他怎么能......”
徐凌倒退着回防,右手伸出食指,对着奥登方向轻轻一吹。
时间所剩不多,俄亥俄州立大学必须要抢攻。
迈克·康利在外线急促地运球,连续变向后勉强创造出投篮空间。这位整晚都在为奥登输送炮弹的控卫,此刻不得不扛起进攻重任。然而。
“砰!”
篮球重重砸在篮筐后沿。但俄亥俄州立的希望并未破灭,因为他们的巨人仍在篮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