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圣人三剑,矛盾之争 (第2/3页)
人之剑确实了得,但他的帝剑亦是承载了李景源的帝道,不落下风。
荀三甲身上浩然圣意滚滚流淌而出,在身前重新凝聚出一口八面浩然剑,此剑机锋太盛,剑气无有保留暴露在外。
荀三甲再次开口,沉稳道:“孟子取义,讲仁政、性善。此剑以仁政、性善做剑骨,以义、德、民本等思想为锋,以‘王道’做剑柄。此剑直之无前,举之无上,案之无下,运之无旁。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出,如雷霆之震,天下服矣。”
这便是儒家之锋-孟圣人之剑。
“这一剑可代表孟圣人。”
荀三甲推孟圣人之剑而出,八面浩然剑气势磅礴,动则如雷霆霹雳,壮怀激烈。
李景源手中无剑却也不怵,捏拳而动,以手臂做剑,霸体之力加上霸道剑意狠狠砸停了这口无鞘不藏锋的儒门之锋。
孟圣人之剑倒飞出去,李景源也随之退后数十丈,拳头上多出了一个血淋淋的口子。
孟圣人的剑确实霸道非常。
突然一道剑光从天而降,裹挟一条粗如山峰的金色闪电,风驰电掣而来,瞬间将李景源所立之地轰碎,大地之上出现一个大坑。
大坑之中悬停着一口如锏一般的四面浩然剑,此剑四面刻有金纹篆字,皆是圣人道理。
这口四面浩然剑便是儒家第三位圣人的圣人道理所铸就。
王圣人道理之一为知行合一,故而王圣人之剑速度最快。荀三甲以王圣人之剑偷袭以期能以此剑重创李景源,奈何未能奏效。微微皱眉,身形消失不见,找上了脱身的李景源。
王圣人之剑一瞬跨越数十丈距离落入手中,当头劈下,李景源不甘示弱的挥拳扛住此剑。
孟圣人之剑随之而来,汹涌磅礴的剑气,如铁骑一线布阵,浩荡而来。
李景源左手一把握住王圣人之剑,强行拉拽荀三甲,砸碎袭来的浩荡剑气。
荀三甲趁机握住孟圣人之剑,双剑齐出,同时递过去。
李景源以双拳做剑,剑锋相击,硬抗两记圣人道理。荀三甲背后浮现出一个巨大的浩然法相,手持浩然书卷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