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rulianshi.net
26、藏在错题里的小奖励 (第1/3页)
刘侠伏在书桌前,暖白的台灯将她的影子揉成一团柔和的轮廓,轻轻贴在木纹桌面上。指尖捏着的钢笔尖悬了两秒,像是在斟酌如何下笔才不辜负那份小心思——她记得马小跳上次看到练习册时皱起的眉头,连指尖都在抗拒碰那本厚重的本子。最终,钢笔才在崭新的笔记本上落下第一笔,纸页是马小跳最爱的浅蓝色,边缘印着细碎的卡通齿轮,齿牙间还藏着星星点点的白纹,是她下午特意绕远路去文具店挑的。
笔尖沙沙划过纸页,墨水晕开的痕迹都透着仔细。他把核心奖励规则写得格外清晰,字间距特意拉宽,怕马小跳看串行:“完成一道基础题,奖励1元,当场兑现;能完整讲清做题思路,且用同个方法解出类似拓展题(就是举一反三哦,比如会算苹果总价,就会算橘子总价),奖励3元,可累计存至周末。”写完又觉得不够周全,笔尖顿在纸页上,墨水点出个小小的黑点,他干脆在下方画了个圆滚滚的对话框,像在跟马小跳聊天似的补充:“错题不扣分!但要和刘侠一起标清‘错因’——是把‘+’看成‘-’啦?抄进错题本时,得附上‘正确思路’,就像给错题写‘说明书’,下次再碰到就不怕啦,完成这些额外奖励3元。周末若能把一周错题全部重做正确,额外奖励5元;再加考2道综合题,每做对一道,直接奖励6元!”
薛老师走进卧室,目光第一时间就落在了桌角那本浅蓝色笔记本上——封面露着半截卡通齿轮,齿牙间还沾着点细碎的白纹,透着股特意为孩子挑选的巧思。她随手拿起来翻了两页,指尖划过“做题奖励1元”“举一反三奖3元”的字迹时,指腹不自觉地顿了顿,眉头也轻轻蹙起来,指尖无意识地蹭着纸页:教了十几年书,她见过贴星星、发小奖状的激励方式,却从没见过直接用“给钱”的,心里总犯嘀咕:这会不会让学习变了味,成了“为了钱才做的事”?
她抬眼看向一旁的刘侠,语气里带着几分疑惑,还有点藏不住的担忧:“刘侠,你这是给孩子准备的?直接给钱让他做题,这合适吗?万一孩子只盯着钱,忘了解出一道题本身的开心,反而适得其反了。”
薛老师声音软了些,却依旧带着教师的严谨:“学习本就是学生该尽的义务,是为自己学的,将来能有更多选择——能选自己喜欢的中学,能做自己想做的事。你这样用现金奖励,会不会太‘势利’了点?万一孩子把学习当成‘赚钱的活儿’,哪天没奖励了就不学了,反而忘了解出一道题本身的开心,那可就适得其反了。”
刘侠放下教案,走到薛老师身边,双手搭在薛老师肩膀上,没急着反驳——“我的薛老师,您不妨换个角度想想——您每天早上七点多就到学校,盯着早自习的纪律,怕孩子们偷偷玩橡皮;接着连讲四节课,每节课都要扯着嗓子讲重点,讲到最后一节课,声音都带了哑音,下课时只能趁十分钟课间扒拉两口润喉糖,还得顺手批完前两班的练习册,红笔芯都换了一根。中午刚端起饭盒,筷子还没动,又要去午休室看孩子有没有踢被子、有没有偷偷传小纸条;晚上本想准时下班,怀里却揣着一摞没改完的作文,回家坐在书桌前改到十一点,台灯都熬得发烫,一分加班费没有,连杯温好的茶都得自己起身倒。您说,要是天天这样连轴转,没点盼头,第二天站在讲台上,心里会不会也有点提不起劲?”
指尖轻轻摩挲着笔记本的浅蓝色纸边,反复的触碰让纸页上印着的卡通齿轮微微发皱,连齿轮间隙里缀着的小星星,都快被磨得看不清轮廓。他的声音也跟着软下来,字句里裹着对孩子的疼惜:“您辛苦一个月,月底能拿到实实在在的工资——能去水果店挑串最甜的葡萄,能给自己添顿爱吃的,这份甜摸得着、尝得到。可孩子们呢?”
“他们每天背着比书包还沉的练习册来学校,肩膀被压得微微往下塌,书包肩带在衣服上勒出浅淡的印子;上课要在椅子上坐满四十分钟,小手攥着铅笔抄黑板上的题,指节按得发酸才能抄完,偶尔走个神,还要被批评‘不专心’。他们没有‘工资’,做错一道题要被说‘怎么又不认真’,头都不敢抬;考试分数低了,要攥着卷子在学校门口磨蹭半天,不敢回家——怕爸妈看到分数时皱起的眉头。就算费了半天劲,终于算对一道难题,也未必能立刻听到一句‘你今天这道题算得真厉害’,这份该有的肯定,有时候要等好几天,有时候,就这么等不到了。”
刘侠抬起笔,笔尖轻轻点在“错题重做多奖5元”那行字上,旁边画的小星星被笔尖戳得微微发亮,像是要跳出来似的:“这几块钱哪是‘势利’啊?马小跳才十岁,他还不懂‘学习是为了自己将来有更多选择’的大道理,也不懂‘知识能改变命运’,但他能清清楚楚明白‘我今天认真改完错题,就能拿到奖励’,能知道‘我的努力没有白费’。就像咱们加班到深夜,要是有人递杯热咖啡,哪怕是速溶的,心里也能暖好半天一样;他拿到这几块钱,会攥在手里蹦着说‘我今天没白费劲’,眼睛都亮闪闪的,连嘴角都会翘起来。这份小小的、即时的成就感,才是能让他愿意坐下来,慢慢琢磨‘举一反三’的开始——先让他觉得‘学习不是苦差事’,先让他尝到‘努力就有回应’的甜,才能慢慢引导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ruliansh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