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八十九章 诗会(三) (第2/3页)
是互相坑,当然了,是暗地里下坑,能够让人看出来,但是又不那么明显。
当然曹老大肯定不是傻子,所以曹老大决定引进更多的士族,不过曹老大也想到了可能会尾掉不大,正好黄襄暗示程昱提出了‘求贤令’。
这些都是次要的,话说回来,能赚钱的除了吃,就是-酒,是的,这个时候的酒基本上就像米酒一样,度数低的很,否则你以为唐朝的李白等诗人书生之类的经常拿觥来喝酒,要知道有很多酒是不可避免的,比如长辈的,官员的,老师的等等,要真是几十度以上的高度酒,那基本上可以喝死一堆人。
所以,制酒是个很好的路子,另外就是,黄襄也不懂别的法子啊,比如玻璃啥的。相对来说,酒还是比较简单的。
“仲礼先生何不作一首诗赋?怎么也在那里独自思索?难不成是觉得诸位所做之东西太过一般?”杨修的话把沉寂在思绪中的黄襄拉了回来。
“黄某自认比不过在做的诸位士子,就不献丑了。”对于黄襄来说,丢一点面子不要紧,你看曹丕都不在乎,黄襄就更不在乎了,更何况说,要出风头的话,以黄襄所知道的那么多的绝顶诗赋,碾压这个时代的人那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只不过,这样更加容易让曹老大忌惮,本来曹老大就很防备着世家,你还敢到处得瑟?
“卫将军此言差矣,老夫一直都听说卫将军师从蔡公,难道不是?”孔融的这话就很严重了,假如黄襄被传出去不是蔡邕的弟子,但是却一直在打着蔡邕弟子的幌子,这基本上就是自绝于天下了。
“孔少府想象力真丰富,难怪当初黄巾军攻打北海的时候,孔少府还依旧没放在心里,风花雪月,黄某是不是蔡师的弟子,自然有人做证,想必不用孔少府操心了。”
先不说黄襄的妻子就是蔡邕的女儿,蔡琰,再加上曾经师从蔡邕的阮瑀也承认了黄襄这个小师弟的身份。
“我想孔少府肯定不是这个意思,只是想聆听一下卫将军的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