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六十五章 建安五年 (第3/3页)
,其他地方,徐州还算不错,大的世家没有,但是在一些小世家和豪强的发展下,总算普通百姓还活得下去,兖州最惨,虽然有王佐荀彧的亲自主持,然而由于支持曹老大的一场又一场战争,导致民众活得很艰难,豫州和扬州部分那是被袁家二爷祸害的不行了。
在这种情况下,曹老大也没有辜负众人的期盼。
“天子诏:后将军、关内侯黄襄破乌巢有功于国朝,擢升为前将军、关内侯。……”后面的就算了,跟黄襄没有关系。
果然啊,曹老大对自己开始有猜忌了,这当上徐州刺史才多久,就被革职了,听起来黄襄是升职了,后将军升为前将军,然而实际上是降职了,没有了领外州的管理权,就基本上没有了军权,也就是说黄襄除了雷平的那五千人之外,根本没有直属的军队,甘宁的关系还需要保密,徐晃的话最近也要注意不能走得太近了,高顺的陷阵营也不过八百人,其余的老丈人吕布跟自己一样在许昌养鱼,手下的张辽跟自己关系只能说比较熟,对了,魏续和侯成、成廉几人被曹老大找了理由干掉了,这是为了安吕布的心。
“属下(末将)等多谢主公(天子)”在众臣中,只有荀彧一个人是感谢天子的,其余的都是感谢曹老大。为什么?
那当然是有缘故的,荀彧的祖父荀淑号称神君,这当然是当时世家互相吹捧的结果,当然了,他本身也是有真本事的,然后荀家在颍川士族中开始做大,愈发受到众人吹捧,荀淑的八个儿子号称八龙,其中就有荀彧的老爹-荀绲。
恒帝时期宦官势力强大,为了让自己有个好名声,时任中常侍的唐衡迫使荀绲和他结为亲家,所以荀绲无奈只能给年幼的荀彧结了一门亲事,所以落得一个‘屈从宦官’的声明,这事儿在士族中都知道,所以大家很感谢荀绲,没有给唐衡找借口大肆杀人,于是就有名士何隅给几岁的荀彧做评,号-王佐之士。
这当然是对应着国朝的,也就导致了荀彧从此被贴上了标签,只能对刘氏绝对忠心,否则他这个‘王佐’就被打脸了。
你以为以荀彧的智慧看不出曹老大目前的发展?他只是没办法罢了,哪怕日后因此而亡也不要紧,荀家,依然是顶尖的世家大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