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33章 白剑入腹,红剑出背,秦王持秦王剑刺秦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533章 白剑入腹,红剑出背,秦王持秦王剑刺秦王! (第2/3页)

在一众武将世家子面前抬不起头,向阿父阿母哭诉。

    曹氏这个细君哄着长子,心口皆是唾骂太史。

    将军刘邦却是大笑着,一脸自豪道:

    “此言非虚,可以刻吾棺木上也。”

    刘邦亡故后,新任太史令,太史达儿子太史慈为其盖棺定论又补上五字:胸襟可怀海。

    引为佳话。

    二皇帝知晓这呆子屠夫说不出什么,也没想着听到回答。

    笑着瞥了一眼不肯为兄弟解围的刘邦,掀开帐门就走了出去,众将随之,不以正眼看刘邦、樊哙这两个异姓兄弟。

    屠狗之辈,地痞之流,谄媚幸进之徒,焉能与他们并列!

    为二皇帝副将,场中资历战功皆是次位的老将廉颇落后三步,等到没拿诸将异样眼光当回事的两兄弟走到前来。

    眼瞅前方,身子不动,似自言,像自语。

    “为将者,不晓世情难善终,只晓世情死战场。”

    说完这句话,老将步伐没有加快,步子跨度却从一尺不到变成近三尺。

    数步就越过诸将跟在二皇帝身后,没有一人生出异议。

    刘邦眼见这些对其看不上的秦国将军,却对出自秦国死敌赵国的大将廉颇尊重有加,眼中闪烁着莫名的光。

    [廉颇乃赵人,赵人能得秦将如此,我一个楚人有何不可?秦人重迹不重心,似乎是我想错了……]

    “和王老一样,神神秘秘,不知在说些什么。”

    樊哙有感而发,正常状态下的屠夫并不呆。

    “副将是告诉你,下次不要丢了先登之功。没有军功,没人瞧得起我们。”

    刘邦轻声轻语,话音平淡。

    膀大腰圆的屠夫沉默着,与大哥并行,向着排列整齐,同样缄默无言的秦军行去。

    秦军列阵站队,黑压压一片,一眼望不到头,如海边一波有一波无休无止的浪潮。

    五百个士卒为一个方阵,八个方阵中间留下一个方阵空地,在这中心处是一个临时搭建的三尺高台,此为专门处罚违背军令士卒的行刑台。

    每个行刑台上,都跪着一个低垂脑袋的士卒。

    粗大麻绳从他们的双肩绕过,在胸腹位置打了两个大叉,顺着腰部重绕回去,反拧着胳膊绑住,在手腕上打了死结。

    只有违背军令,罪该处死的士卒,才会打死结。

    士卒身侧,是一个高大的木制立式喇叭,由秦军中随行墨家连夜打造。

    士卒身后,立着一人,其手中不是拿着宽阔的刑刀,就是斧面有人头大小的刑斧。

    战场上,他们是手拿秦剑的监军,职责是监察哪个士卒扰乱军心、逃跑、怯战不前。他们的秦剑大多不会斩在敌人身上,而是斩在自己人身上。

    战场下,他们是手拿刑刀刑斧的刀斧手,没有感情的杀戮机器,同样是杀自己人。

    自己人杀自己人,整合军纪,这种现象不是第一次在军队中出现了,但每一次都令人不安。

    兔死狐悲也好,同病相怜也罢。

    刚打完一场大胜仗,记完军功,爵位提升的士卒们本该将雀跃两个字刻在脸上,现在却难有一丝欢颜。

    刑台上这一次跪着的能让出后背的战友,战友将斩,笑不出来。

    下一次便可能是自己,更笑不出来。

    二皇帝率领众将自方阵中穿行,所过之处,肃杀之意更浓了。

    寒冬渐去的凛冽似乎打了个弯重新归来,绕着二皇帝转圈。

    王来了,人就该杀了。

    杀人立威,这个道理不只是将明白,兵也明白。

    没有读过兵书,大字不识一小鼎的士卒们不懂什么道理。久经战场而不死的老兵们只会将所见所听所经历的,言传给偏爱的新兵蛋子。

    这是传承。

    就像列阵冲锋,排队站位不是按照身高大小,而是新兵老兵交错间杂。

    这样在冲锋的时候,新兵有老兵带着便不易怯战后退。等到打了几场仗,知道战场上越是怕死越易死后,新兵便也成了老兵。下一次,他们将给补上的新兵蛋子打样,带头冲锋。

    这也是传承。

    场间无声,唯有二皇帝和诸位将军的行路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