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小叶探花和授职 (第2/3页)
,该排在后几名甚至罢录不用。
最后泰成帝一言而定道:朕看此子样貌俊秀,文采也还行,不如就取头甲末名吧,至于什么杀心之类的,那是对待异族而言,年岁这么小,对待异族方面就有这么深的见解,实为难得,朕看着挺好!
一众阅卷官相顾无言,欲言又止,心道你老都发话,我们也不敢发对啊,就这样,叶知秋成就探花之名。
叶知秋谢恩后,唱名继续,基本名次没有太大变动,值得一提的就是原本排在第十的常久林排在二甲次名,也就是第五名,虽有上升,但反而落后于叶知秋,脸上看不出丝毫的喜悦之情,春闺一试又输了,看来这是克星啊,以后得尽量远离。
传胪结束,记载着今科最终名次的皇榜,张挂在东长安门的宫墙照壁之上,供百姓观看。而一甲三人插花披红,由鼓乐仪仗拥簇出正阳门,跨马游街,引起无数百姓驻足观望欢送,叶知秋骑在马上,心中也不由得有几分自得和兴奋,长这么大,还么经历过这么大阵仗。
次日,泰成帝赐恩荣宴于礼部,由礼部尚书侯明德主持,金俊才一席,路行之和叶知秋一席,其余进士四人一席,再加上一众阅卷官,众人没有什么大吃大喝哄闹之类的,毕竟都是斯文人。
由侯明德讲几句感谢泰成帝勉励众进士的话就开宴,当然宴席中,新科进士在状元俊才的带领下向各位大人敬酒是难免的,之后,这些同年进士,相熟的不相熟的就乱喝一顿,叶知秋自然也难免喝了不少酒,好在功力深厚,并不惧酒醉失态之类的事发生。
经历过一系列繁琐礼节,就开始授官,按照惯例,状元金俊才授翰林院修撰,从六品,路行之和叶知秋授翰林院编修,正七品。
但是到了叶知秋这,出现了争论,有几名大臣出来建言另授它职,理由自然是对方年纪小,武道修为高,在翰林院做编修不合适,也不能发挥出其才能,应该授其合适的其他职位。
有大臣建言,对方殿试文章中不是说要主动攻击异族吗,不如就让他去边境守军中任职,一展心中抱负同时也为我朝出力;有的大臣则建言,对方毕竟是文官出身,去边军不合适,应该去边境任一县长官,治理县域同时,也可收集异族情报,符合文官的身份;还有的大臣建议,对方年龄还小,这些都不合适,应该先去某个职位磨炼一二再说其他,总之这些大臣明显没安好心。
当然也有大臣出来建言,说对方文韬武略,尤其是武道修为,已露锋芒,假以时日,必是神朝得力之才,应该着重培养,可放在我护龙军中磨炼一二,说这话的自是护龙军军主穆向阳,至于杜文龙也建言对方可先来我兵部历练一二之类的,这两人对叶知秋多少有些熟悉,明显是在护着对方。
泰成帝思考片刻对叶知秋说道:“爱卿有今日的文成武就,除了自身非凡的天赋之外,必然自小就开始勤学苦练,下了非凡的苦工,不知支撑爱卿如此努力的动力是什么?”
叶知秋上前行礼躬身道:“微臣幼年习武的初心是想赶跑欺辱家父和叔伯以及众乡邻的山匪,后来得遇恩师传授武学时,恩师教导我要保持初心将来帮助更多的人,微臣谨记恩师的教导,不敢忘怀!”新任探花郎说的虽是真心话,但也没有完全说实话,毕竟真实的话往往不是那么好听。
“难得你那么小就有侠义之心,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