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956章 终结者——赵匡胤1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rulianshi.net
    第956章 终结者——赵匡胤1 (第1/3页)

    五代乱局终于被赵匡胤终结,新兴的大宋王朝避免了重蹈五代短命的覆辙,这与赵匡胤的一系列改革密不可分。赵匡胤的改革可以看做是柴荣改革的延续,对外遵从“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国家战略,对内则贯彻强干弱枝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改革。

    而至于基建狂魔、劝课农桑、整顿吏制、关爱百姓等等,就不再一一赘述,赵匡胤是个合格的好皇帝,故而有“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说,把赵匡胤与秦始皇、汉武帝和唐太宗相提并论,成为皇帝圈的第一梯队,即便再加上尧舜禹汤文武,赵匡胤同志也是中国古代明君圣主top10。

    我们把重点聚焦在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的改革上,做个简单地系统性梳理,从中窥探宋朝如何革除了藩镇割据的顽疾,从而由分裂走向统一的。

    能够正确的提出问题,问题就已经解决了一半。残唐五代之乱,藩镇割据只是表象而非根源,其根本原因是“强地方、弱中央”的畸形政治生态。自唐末以来,几乎所有的皇帝都在朝这个方向努力,却只有赵匡胤成功了。

    削藩,历来是封建王朝的棘手难题,面对这道难题,赵匡胤遵循了智囊赵普提出的十二字方针——“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一,稍夺其权

    1,夺其司法权

    961年5月,金州发生了一个刑事案件,这便是“马汉惠案”。马汉惠是金州的一个地痞无赖,横行霸道、无恶不作,他的父母和弟弟无法忍受,于是大义灭亲,将其杀死,为民除害,然而当地的防御使和判官却以故意杀人罪将其父母和弟弟斩杀。

    藩镇拥有今天法院、检察院的权力,在五代时是习以为常的,甚至是约定俗成的潜规则。而赵匡胤却怒其执法过严,而将防御使仇超等人除名,并流放扶海岛。

    透过现象看本质。赵匡胤怒的并不是他们的“过严”,而是他们的“执法”,擅专。地方官员,特别是藩镇军阀,充其量只能扮演中级人民法院的角色,死刑必须奏报中央朝廷,由高级人民法院、检察院核准。

    通过“马汉惠案”,赵匡胤向地方州县传递了一个强烈的政治信号: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rulianshi.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