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地表最强生物”橘青登 (第2/3页)
青登冷枪的人,自以为隐藏得很好,恕不知在他们举枪的那一霎,青登就已发现他们,并做好了应对的准备。
不夸张的讲,如今的青登已基本没有弱点!以“地表最强生物”来形容他也不为过!莫说是物理攻击了,哪怕是给他灌毒药,施以“生物攻击”,也不一定能要他的命!
论“战斗力”,尚未达到“通透境界”的青登仍不如绪方。
可论“全面性”,后者就远不及前者了。
对于这些“反抗者”,青登并不多加理会——若是离得近,那就顺手给一刀;若是离得远,那就放其一马,反正也伤不到他。
不消片刻,青登周围已无活着的南兵。
青登扭头去看那条位置险要的战壕。
下个瞬间,他旱地拔葱般跃起,五体腾空,稳稳地落进战壕里。
战壕外的人瞧不见其内部的光景,只隐约看到一道刀光闪过,然后数名南兵飞到空中,旋即跌至战壕外。
刚刚还僵持不下的白热化激战,仅一忽儿就以全胜告终。
究其缘故,全因青登的助战!
凭借压倒性的“个人之武”,一口气扭转战局……这种绘本般的场面,最能鼓舞士气!
霎时,现场的新选组队士们纷纷发出兴奋的欢呼,“仁王万岁”、“新选组万岁”等叫喊不绝于耳。
无需青登的命令,他们自觉地扑将上前,彻底占住这条战壕,接着以此作为踏板,继续向山顶进发。
青登不紧不慢地从战壕里跳出。
他并未急着继续进攻,而是一边振刀,甩去刀身上残留的血迹,一边转动视线,尖起耳朵,观察战情。
从声音听来,“第二军”、“第三军”的战斗都很激烈。
三军以一往无前的气势攻山,虽稳步推进,但总体进度……只能说是不好不坏。
“南军们”的抵抗烈度之强,令人惊叹。
今日有大量南兵明显具备不合常理的过人战力……多半是西乡吉之助把仅存的“决战淀”都掏出来了。
竟一点余地都不留……西乡吉之助的决心已溢于言表,他当真是豁出去了。
青登扬起视线,望向山顶。
为激励全军斗志,也为作破釜沉舟的决心,“南朝”的锦旗就高挂在秋之山的山头上,迎风飘摇。
就直线距离而言,从青登当前所站的位置到山顶,尚有两、三百米。
当然,攻山的距离是不能这么算的。
算上复杂的山路,再算上层出不穷的敌方工事,青登至少还要向前进攻一千多米,才能抵达山顶。
——还有一段不短的距离啊……
青登思忖着,不禁轻蹙眉头并握紧手中的毗卢遮那。
他的战力自不必多言。
只要他发起进攻,就没有哪个敌人能安然站立!
但是……还是那句老话:他再怎么厉害,也只有两条胳膊两条腿;他的斩速再快,也只能拿一、两把刀,拿不了三把刀。
即使如今的他已是“地表最强生物”,但他还是有着力不能及之处。
又要消灭眼前茫茫多的敌兵,又要击落不时飞来的子弹,还要援护周围的部下们……如此,他的进攻速度被大大拖慢,没法全力向前。
——若有一个得力的“副手”就好了……
假使有个得力的“副手”来掩护他、支援他,那么他将轻松许多!
怎可惜……当前的新选组并没有够格当他“副手”的人。
光是“跟上青登动作”这一条,就足以令众人望而却步,其中包括永仓新八、斋藤一、近藤勇等剑豪。
一念至此,一道束着短马尾,总是笑容满面的娇小倩影在他眼前闪过。
这时,一道问候将青登的意识拉回现实。
“橘君,真是巧遇呢。”
青登循声去看,一脸讶异地看着忽然现身的山南敬助,以及跟他一同出现的井上源三郎。
“敬助,源叔,你们怎么会在这里?”
“我和井上先生一路打杀,不知不觉就来到这里。”
山南敬助顿了一顿,随后面露严肃的表情:
“橘,被你说对了,对面的战术非常阴险,他们将作战重心放在‘猎杀队长’上,他们肯定是想折断你的‘羽翼’,将你孤立。”
青登听罢,沉下眼皮。
“……意料之中。”
对“南军”而言,此役的最大难题,无疑便是“如何应付仁王”。
一个谁都挡不住的战斗单位,将轻松动摇战局!
遍观“南军”上下,能跟青登单挑的人,也就只有法诛党的大岳丸了。
相对的,新选组这边能抗衡大岳丸的人,也只有青登。
因此,自开战以来,青登始终保持警惕,时刻关注着法诛党的动向。
然而,直到今时今日,青登也没有遇见法诛党的人,连目击情报都没收到一条。
于是,青登怀疑:法诛党并不在此,而在北线配合“北幕军”对付会津军。
倘若该猜想为真,那么会津军的速败就愈发合理了。
在不派出大岳丸的情况下,要想拖住乃至击败青登,就只能用人海战术慢慢地熬、慢慢地磨。
为此,设法孤立青登便很有必要了。
以土方岁三为首的队长们是新选组的重要支柱,他们若有什么万一,新选组的作战能力要减少一大半!
换位思考一下,青登也会采用“先诛队长,后剿仁王”的策略。
青登特地于今晨告诫诸位队长小心谨慎,不要轻敌妄进,切莫单独行动,不给敌人可趁之机。
当然,即使倍加慎重,也还是有遭遇不幸的可能性。
战场瞬息万变,哪怕是百战百胜的顶尖高手,也会阴沟里翻船。
“真是一刻也不得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