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21、通缉令与持久的影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221、通缉令与持久的影响 (第2/3页)

    “我相信有太多太多的人跟我一样,想要找到这位诗人并同他谈一谈,但我们目前唯一能得到的线索只有一个普通的名字:米歇尔。这位诗人似乎足够的小心和谨慎。”

    蒲鲁东在记录这些东西并且思考着很多重大的问题的同时,也是突然又想起了一件事,那便是他还未给那位名为卡尔的青年回信。

    而他在抽空写回信的时候,脑中不由得就闪过了这些天的所见所闻,因此他在认真思考了一会儿之后,终究还是在信中提到了这件事:

    “.还想谈一下最近在巴黎出现的一位神秘的诗人。我觉得您大概会十分喜爱这首诗歌,它的正文如下.我同样赞赏它,但对它引起的反响,我暂时持保留态度”

    当蒲鲁东观察和应对所有这些事情的时候,最近外出活动少了许多的米哈伊尔虽然不会直面这些事件的冲击,但得益于这年头的巴黎警方有在报纸头版悬赏通缉犯的小爱好,米哈伊尔还是在有一天看到了类似这样的一段描述:

    “应巴黎警察厅要求,近日一男子在圣安东尼郊区公然发表挑动阶级仇恨、质疑社会秩序的煽动性言论,已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任何提供线索导致其被捕者,将获赠五十法郎赏金.”

    米哈伊尔:“.”

    不是哥们,你玩真的啊?

    而且为什么只有五十?

    不过赏金这么低线索又这么少,估计是没啥大事。

    事到如今,米哈伊尔在巴黎也能称得上一位体面人了,还能被这点小麻烦给困住了?

    虽然事情应该不大,但米哈伊尔看着报上的新闻还是忍不住叹了口气。

    怎么感觉我的胆子越来越大了.

    今天敢念诗,过几年还不知道会干出什么事呢.

    当然,真要说的话,米哈伊尔倒也清楚这其中的缘由,但这种心态上的微妙变化确实很难用语言形容出来。

    正当米哈伊尔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的时候,突然,一阵敲门声打断了他的思绪,就在米哈伊尔开始思考外面站着的到底会是什么人的时候,屠格涅夫那熟悉的声音就已经响了起来:

    “米哈伊尔,是我。”

    听到这个声音,米哈伊尔顿时就松了一口气,而等他为屠格涅夫开门后,屠格涅夫还未进来就已经有些激愤地说道:

    “巴黎的这些先生们变脸的速度真是一个比一个快,简直比你笔下的变色龙还要可笑!

    之前对你大多都是称赞,现在即便你提出的文学理论并没有什么攻击性,他们还是一窝蜂地围了上来,就仿佛你犯了什么十恶不赦的罪似的!巴黎人的心胸真是无比狭窄。”

    屠格涅夫所说的事情,自然便是此前文学宣言引发的反响。

    就像之前说的那样,米哈伊尔将那些文章逐渐发表在《两世界评论》后,开始的时候并未引起太大的反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巴黎文学界的人对这些理论的关注就越来越多。

    等到了今天,便是米哈伊尔从屠格涅夫手中接过的杂志上的那些批评文章了:

    “所谓的‘现实主义’,不过是为粗俗不堪的现实所立的丑陋墓碑!艺术的神圣使命在于提炼自然之美、升华人性之理想,而非像宣言里说的那样,描写庸俗、肮脏的现实,并将其称为‘真理’。这并非真理,这是对美的亵渎,是对艺术殿堂的玷污!”

    至于对米哈伊尔另一个宣言的批评便是:

    “.它仿佛是一场高烧患者的噩梦,企图用模糊的迷雾和扭曲的象征来取代清晰的形式与崇高的思想。艺术需要的是能够被心灵理解和感动的形象,而非这种个人化的、无法破译的密码”

    像这样的批评,米哈伊尔这段时间其实已经看到过不少了,甚至说,当他的这些宣言越来越受关注以及他那天在巴尔扎克家的言论传出去后,这对他在巴黎的社交也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不良影响。

    举个例子的话,雨果在得知这些事并且看了米哈伊尔的那些宣言后,他对米哈伊尔的态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