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19、围剿与十年之后的称呼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219、围剿与十年之后的称呼 (第2/3页)

是弘扬你的这些新理论,然后进行相应的创作吗?恕我直言,这样做的难度不小.”

    作为一个在巴黎摸爬滚打几十年的人,巴尔扎克太清楚巴黎的文学界以及其它领域的弯弯绕绕了。

    而提出新的文学理论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抢夺解释文学的话语权!

    那么这份话语权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官方的职位、神圣的地位、庞大的利益

    这样的东西谁肯轻易相让?

    更别说米哈伊尔还是一个俄国人,让一个俄国人夺走了法国文学的话语权,这算什么呢?法国文学反而成了俄国文学的附庸?

    完全颠倒了!就像有人说法国菜是英国菜的附庸一样荒唐!没有任何人愿意看到这样的事情!

    他要是敢这样做一个不小心就真要面临整个法国的学院派以及浪漫派的围剿。

    就是可惜他的理论了,能将有些东西研究的如此透彻和深刻,想必他一定付出了很多心血,但他的心血大概率是要白费了

    正当巴尔扎克感到有些遗憾和惋惜的时候,出乎他意料的是,米哈伊尔竟然毫不在意地摇了摇头,然后随口回道:“不,我并没有这样的打算。”

    “可你为了将这些东西尽善尽美地带到巴黎来,想必是花费了很多精力.”

    “并非如此,有关这些理论的文章我之前就已经写好了,只是有一阵子完全忘了,最近才想起来,至于说拿到巴黎.”

    米哈伊尔微微偏了偏脑袋,然后随意地比划了一下道:“顺手的事?”

    巴尔扎克:“?”

    这说的还是人话吗?

    “当然,更多的还是因为我不会长住法国,而像这样的文学理论,我相信这是正确的预测,这便是接下来法国有可能出现的文学思潮,到时候或许许多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是我送给法兰西文学的一个礼物。”

    说到这里的米哈伊尔微微一笑,然后接着道:“不过我的这些理论也可能完全就是在说胡话,法兰西文学说不定完全能走向别的道路,因此这些东西正确与否,就交给时间吧。”

    巴尔扎克懂的那些弯弯绕绕,米哈伊尔自然也有很深的了解,而他说到底就是个外来者,没有本土作战的优势。

    倘若米哈伊尔现在回到俄国,然后想在俄国的文化界搞出一场文化运动,在抛开官方打击的情况下,米哈伊尔完全可以来上一句:“天下事在我,我今为之,谁敢不从?”

    但在巴黎就算了吧,面对批评和围剿几乎是必然的事情,这压根就不是能不能舌战群儒的问题,纯粹就是吃了国籍、资历和人脉的亏,没有这些东西的话几乎不可能闹出太大的风浪。

    当然,现在被批评和围剿也就算了,如果把时间稍微拉长一些,那么米哈伊尔真的不禁要问了:“以后呢?再过个十年你们法国文坛应该怎么称呼我?”

    不过在此时此刻,一切都尚未可知,米哈伊尔也并不知道十年后的法国文坛会如何称呼他,所以姑且先这么继续走下去吧。

    在这么想的同时,米哈伊尔也是在众人面前做了最后的补充:

    “我最希望还是法国的文学家们能将他们的目光真正地投向角落里的人们,不需要过度的煽情,不需要将他们的生活戏剧化,或许只需要将他们的生活冷静、客观的展现出来,就能唤起一部分人内心的情感,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有所裨益。”

    在说完这些东西之后,米哈伊尔便又同场上的其他人和巴尔扎克交流了许久,不过在聊到最后的时候,巴尔扎克老师似乎终于是完全对米哈伊尔敞开了心扉,于是当即他便神神秘秘地说道:

    “米哈伊尔,我这里有一桩绝对能够发财的生意,而你只需要小小地投资一笔钱”

    米哈伊尔:“???”

    还没死心啊?!

    在听到这样的话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