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老父亲和苏轼的故事 (求打赏月票推荐票!) (第2/3页)
是那些贪官。”
“以前是我误会父亲了。”
赵挺之目光如隧,他根本没把赵明诚的话听进去,只是自说自话,沉浸在一段悲辛往事里,“可惜啊!可惜了那三千条活生生的人命!转运使命令百姓迁了家,才过了两年,黄河果然冲坏新城,把居民几乎都淹死了。”
赵明诚听呆了,那可是三千条人命!“我以为他只是为了升迁做些无意义的功夫,没想到他的举动害死了这么多人。”
“所以,利剑在手,要想清楚,剑是为了谁动,怎么动。这就是权力,稍有不慎,就会有很多人因为你的疏忽给陪葬。”
赵明诚想起了以前教自己开枪的老师,因为自己打完枪之后忘记了把弹夹退出来,他罚站了自己整整三天。
“只是,世上的人也不尽然都是这么坏。而我也没有因为遇到这样一个人,就轻易放弃我过去所坚持的道理。我因为这件事,给王文公写了一份信,弹劾这个人。次年,这位转运使就被弹劾流放了。”
赵挺之说着,脸上露出自豪。
看来这个王文公,就是著名的改革家王安石了。那父亲先前说,那个改革后来变味了,说的就是历史上的王安石变法。
我怎么记得这个变法非常有名,历史课还单独领出来讲过。
没想到,它居然是一场失败的变革。
“而我也因为这件事,得到了王文公的重视。元祐初,朝廷召我试任馆职,任我为秘阁校理,升为监察御史。我知道,这是王文公在背后支持。”
“就在因为做了监察御史,我才和朝中所谓的名臣有了遭遇。当时苏东坡是朝中的大红人,我一向仰慕他;而我前去德州,遇到了大才子黄庭坚。我本来一贯敬仰这二位。可是让我意想不到的是,他们并不支持变法。”
“当时朝廷下令实行市易法,可是黄庭坚当时主管德安镇,他认为镇小百姓贫困,无法承受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