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92章 高能电池成了理财产品(2/4)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92章 高能电池成了理财产品(2/4) (第3/3页)

的高级工程师,不会超过百人,至于熟悉全套流程工艺的流水线主管,人数不超过十人。

    至于了解所有核心技术工艺原理的总工程师,不超过3人。

    所以竞争对手如果要挖人的话,除非从上到下,挖走三百人以上,才有一丝造出高能电池的可能……这个道理,跟去芯片大厂挖人是一样的,挖走几十个的工程师,起不到迅速提升芯片制造能力的效果。

    见挖人不奏效。

    “反黑暗公司联盟”联合一些金融机构,又想到了另一招“毒计”。

    一个是对原材料下手,拿出大量资本,大批收购制造高能电池用的材料,如用量不低的稀土金属,通过疯抢式的购买,导致制造高能电池的原材料断供。

    或者让原材料的进价,提高到之前的三倍、五倍……原材料成本高到令人难以承受。

    二个是对终端产品下手,部分金融投机机构,利用高能电池产能有限的问题以及优先现货的规则,居然加价五百到一千,以令人咋舌的高价,买下了所有高能电池。

    然后就是炒作和炮制诸如“原材料价格暴涨”、“黑暗能源公司短期内无法提升产能”、“二十年内全球稀土将会耗尽,再也制造不出高能电池”等等新闻……虽然内容是有一点道理,但焦虑情绪贩卖的十分成功。

    于是在这些投机机构的推动下,高能电池的价格,以违反工业规律的方式,不断走高暴涨,600块/枚绝不可能买到,现在得要1600、2600甚至3000一枚,未来暴增到五千一枚完全可期。

    高能电池这类的工业产品,竟然成为了投资的热门,价格每天都在飙升,甚至预计可与黄金等值。

    无数普通消费者叫苦不迭。

    或者看有利可图,不少普通人也加入了进去,一时之间,类似于炒房炒股,1型高能电池,成了当下投资理财、保值升值的热门首选,网络上有无数关于炒电池发财的段子诞生,甚至建议各国央行,用高能电池代替黄金,建立全新的电池-货币体系,以后纸币的价值要与高能电池挂钩。

    这一下,黑暗能源公司,可谓见识到了金融投机势力的厉害本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