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1、一晃眼,从“群雄逐鹿”直接变成了“巨头领跑”! (第2/3页)
的戏份。
看到一行人,他暂时停下拍摄,笑着迎了上去:“王董、张导,怎么突然过来了?也不提前说一声,我好安排。”
“没事,用不着安排什么,我们就是过来取取经。”
张一谋走上前与陈飞握了握手,目光扫过片场的实景布景,眼里满是赞叹。
随即,他又侧身让出了身后的张沫:“最近正好有空,顺便也带她来长长见识。”
张沫连忙上前打招呼,语气带着几分拘谨:“陈导您好,实在是不好意思,今天打扰您了。”
陈飞笑着点头:“没事,不打扰,想看随时过来就行,我们这边不反对探班的。”
说着,他又补充了句:“你那部片子我看了,题材选得好,演员也找得准,只是有些细节没打磨透,相信下次肯定能更好。”
一句不刻意的肯定,让张沫紧绷的肩膀悄悄放松了些。
在满是批评的声音里,陈飞突然说出口的这句客观评价,反而比刻意的安慰更让她安心。
张一谋叹了口气,语气带着几分无奈:“这丫头最近被外界的声音影响太深,心态有点绷不住。
我琢磨着,让她先停一段时间,沉下心好好学习学习,打磨打磨剧本,等状态调整好了,再来筹备新项目。”
这是张家的家事,陈飞不好多评,只是笑着点头:“张导考虑得周到,暂时沉淀一下,反而能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这样也好。”
随后,他又领着三人在剧组转了起来。
和上次开心麻花团队过来探班时一样,张一谋、张沫、王常田三人看着片场里的新奇配备,也是感叹声不断。
高达十米的“红岸基地雷达”模型、布满精密线路的“控制室”实景、专门为拍摄定制的“宇宙信号发射器”道具,还有角落里堆放的“三体游戏”场景微缩模型,每一样都透着大制作的严谨与精致。
张一谋伸手摸了摸“雷达”模型的金属外壳,语气里满是赞叹:
“这实景搭建的精度,可比我当初拍《长城》时的道具细腻多了,你这光是硬件投入,估计都够拍两部中等体量的电影了吧?”
王常田也忍不住感慨道:“其实花钱砸大制作很正常,但很多制作方根本做不到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张沫跟在几人后面,眼睛四下里打量,简直都快看花眼了。
她能清晰感觉到,《三体》的制作逻辑和自己拍《拯救嫌疑人》时完全不同。
不是“凑够场景拍故事”,而是“为故事量身造场景”,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她心里暗自崇拜不已。
转了一圈,正好赶上陈飞又要拍摄“罗辑初遇三体文明警告”的戏份,几人便站在监视器旁静静观摩。
看着陈飞如何给群演讲戏、如何调整镜头角度、如何跟特效团队沟通后期预留空间……
张沫看得格外认真,时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着。
毕竟这些现场执导的细节,可比任何理论课都来得更直观。
中午,在剧组食堂吃过饭后,几人又找了间闲置的会议室坐下。
王常田率先提起了正事:“陈董,今天过来其实还有个事想跟你商量一下,《第二十条》的定档问题,咱们得定下来了。”
“哦?”陈飞看向张一谋,“后期都搞定了?”
张一谋点了点头:“嗯,已经过审了,现在主要是看市场,你对档期更敏感些,你觉得定档在什么时候更合适呢?”
陈飞想了想,分析道:“贺岁档现在有《孤注一掷》《海王2》《非诚勿扰3》等多部片子扎堆,竞争太激烈,时间也来不及。
我觉得可以去春节档,因为观众对现实题材的接受度,在春节档反而更高。
全家观影的场景下,现实题材里的家庭、法律议题,更容易引发共鸣。”
王常田点头附和:“我也是这么想的,春节档的市场盘子比贺岁档大,而且咱们这部片子有张导的口碑加持,再加上题材接地气,只要宣发跟上,票房空间肯定更大。”
“但春节档也有风险。”张一谋补充道,“前几年春节档的头部影片都是喜剧或科幻,现实题材能不能扛住?而且万一遇到强竞争对手,排片会不会被挤压?”
“这点不用担心。”陈飞笑了笑,“龙翔院线这边会给足支持,只要片子质量过硬,基础排片肯定有保障。
而且春节档观众看够了热闹,反而会想找些有深度、能讨论的片子,《第二十条》恰好能填补这个空白。”
他想了想,继续说道:“另外,春节档的宣发周期更长,咱们有足够时间做口碑发酵。
比如可以提前搞点‘法律科普沙龙’、‘现实案例分享会’之类的,把片子的社会价值先打出去,再配合路演宣传,肯定能吸引到目标观众。”
张沫坐在一旁,安静地听着几人的讨论,心里暗暗记下。
原来定档不是看哪个档期人多就选哪个,还要综合题材适配度、市场竞争、宣发节奏、渠道支持等多重因素来综合判断啊!
这种对市场的精准判断,正是她当下需要学习的。
张一谋琢磨了片刻,终于点头:“行,那就定春节档,咱们尽快把定档消息放出去,抢占先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