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439、巨头们集体陷入“窘迫”状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1439、巨头们集体陷入“窘迫”状态 (第2/3页)

景瑜那边直接说档期排满了,连试镜的机会都不肯给。

    还有咱们最钟意的张涵宇,他的经纪人说得很直接,说他已经进了《三体》的组,签了排他协议,根本没法接其他项目。”

    旁边的制片组负责人猛地站起身,声音都变了调,“提高片酬都不行?我们可以等《三体》拍完……”

    选角导演苦笑一声,“《三体》公布的拍摄周期是一年,我们等不上的。”

    于东张了张嘴,想说点什么,可喉咙却像被堵住了似的,一时间竟哑口无言。

    原班人马不能回归,这就意味着,后续想蹭《红海行动》的噱头时,营销绝对得大打折扣。

    对《蛟龙行动》而言,这绝对不是什么好消息。

    选角导演见没人说话,又追问了一句:“各位领导,咱们现在该怎么办呢?”

    “你先出去吧,我想一想。”

    于东挥了挥手,声音低沉得几乎听不清。

    选角导演点点头,轻手轻脚地退了出去。

    会议室里再次陷入死寂,比之前更甚。

    十多分钟后,于东掐灭了手里的烟,重新坐直身体,敲了敲桌子:“先开会,解决掉选角的问题再说。”

    宣发主管率先开口,语气里满是焦虑:“于总,原班人马找不回来,没有熟悉的面孔,观众的情怀共鸣就没了,前期预热都不好做。”

    制片主任皱着眉:“现在这情况……要不咱们放宽标准?找些演技还行、价格不贵的中生代演员?”

    “不行。”于东立刻否决,“中生代没流量,话题度上不去,现在《三体》的热度这么高,咱们的演员阵容要是没看点,根本没人关注。”

    “那……找流量?”有人试探着提议,“现在几个顶流的档期好像有空,虽然演技差点,但人气高啊,光靠他们的粉丝就能带起一波热度。”

    这话一出,会议室里顿时议论起来。

    “可流量演员的口碑太差了,之前多部电影就是因为用了流量,被骂得票房扑街,咱们会不会步后尘?”

    “骂总比没人看强吧?《三体》占了‘实力’和‘IP’,咱们只能靠‘热度’死磕了,只要演员有话题,上映前炒一波、发点路透,总能吸引路人进影院。”

    “我赞同,而且流量的商务资源多,能拉到赞助,多少能分摊点成本。”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从“演技风险”聊到“热度收益”,从“粉丝盘大小”算到“宣发成本”,越讨论越觉得“找流量”是眼下唯一的出路。

    于东听着大家的发言,一根接着一根的抽着烟。

    最终,他重重一拍桌子:“应了,就这么定了,原班人马找不回来,那就主攻流量和高人气演员。

    不管是顶流偶像,还是近期有爆款剧的上升期艺人,都去接触,选角标准先放一放,首要目标是‘有热度、有话题’。”

    他顿了顿,眼神里带着一丝决绝:“宣发部这边提前准备,演员一敲定就立刻铺通稿,炒CP、造梗、拉踩对比……用尽一切办法把热度炒起来。

    上映前必须让《蛟龙行动》的名字,能登上各大平台的热搜榜,无论如何也比悄无声息强。”

    选角导演立刻应声:“好,我马上对接经纪公司。”

    宣发主管也赶紧表态:“宣发方案我们今晚就改出来。”

    会议结束时,窗外的天已经黑了。

    于东独自留在会议室里,愣愣的看着《蛟龙行动》的概念海报。

    海报上的海军特战队员英姿飒爽,可他却觉得这画面越来越模糊。

    曾经靠实力打动市场的博纳,如今竟然要靠流量演员“博眼球”,这何尝不是一种无奈?

    与此同时,中影这边,傅若卿则正盯着飞跃影视“科幻与其他类型融合创作”的规划,眉头紧锁。

    他们刚敲定《志愿军:存亡之战》的拍摄计划,本想靠续作情怀挽住市场。

    可现在看来,观众的注意力恐怕早就被《三体》勾走了。

    主旋律这个赛道,俨然已经输给“科幻”了……

    “唉,连题材赛道都被人家甩开了,”他没忍住,低声跟身边的秘书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