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63章 尤其齐楚,国祚延续数百年,岂能一夕湮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63章 尤其齐楚,国祚延续数百年,岂能一夕湮灭? (第2/3页)

帝下令禁止诸子百家流传,思想上只许一家独尊。

    此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正合刘彻之意。

    董仲舒借儒家之名,却糅合法家精髓,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这一主张,将皇权合法性推至全新高度。

    自此,诞生了“天命”一词。

    皇权至上,不容挑战!

    帝王若喜,可封神明;若怒,便灭邪祠!

    这与当时西方宗教权力凌驾于君权之上,形成鲜明对比。

    董仲舒的另一大主张,是“大一统”。

    秦始皇虽统一六国,却未能完成思想整合,秦末农民起义即是明证。

    汉武帝则承接其志,推动彻底融合。

    秦始皇开创了中央集权,却过于粗暴,制度亦多漏洞。

    汉武帝在其基础上加以修正,拓展了制度功能。

    他不仅证明了这一制度的强大潜能,还亲自将其推向极限,哪怕险些使国家崩盘。

    但正因如此,后世皇帝明白了制度的边界与红线。

    此后,帝王们只需在此基础上不断升级改造,便可更从容地运用。

    有了红线标注,制度的容错率自然提高,运行起来也能更高效。

    这就好比是商鞅画出了蓝图,秦始皇打造了初代机,而汉武帝则是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并亲自测试了它的极限。

    后来的帝王们,基本上就是在这台机器上做升级、改造与维护。

    汉武帝对西汉,乃至整个中国的意义,完全可以称作跨越性的突破。

    甚至可以说,刘彻之前的大汉与刘彻之后的大汉,几乎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国家。

    他构建了大一统的格局,开创性地完成了大量制度革新。

    在他之前,这些根本就不存在,他也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

    刘彻这一生,几乎是把能做的事全都做了一遍——从制度到战争,从集权到开疆,从压制宗室到削弱豪强。

    正是他,搭建出了古典时代帝国的完整框架,真正实现了大一统的格局。

    尤其是他个人意志的展现,把帝国的权力运作推到了极致。

    在整个封建社会前一千年间,他是唯一一个不用依赖军队,也能牢牢将国家掌控在手心的皇帝。

    他对所有阶层、所有百姓无差别地征敛,使整个国家都成为他理想的燃料。

    更难得的是——汉武帝榨干全国上下,却依然能保持帝国不倒。

    他是历史上唯一一个薅遍所有阶级,国家却依然未亡的君王。

    这份能力,不能不让人佩服。

    而且在晚年,他甚至用罪己诏来否定自己的激进做法,告诫后人千万不要重蹈覆辙。

    这种胸襟与气魄,绝非常人所能拥有。

    ……

    大秦!

    始皇帝凝视天幕中的视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