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两百章 走好路才重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两百章 走好路才重要 (第2/3页)

黄腾达,晚期守墓隐居,异曲同工。

    三、降妖禅杖:非金非铁月桂梭罗。

    大家通常受八六版西游记的影响,认为悟净拿的那把降妖禅杖是金属制品,实际上原文当中说的很清楚。

    在二十二回流沙河之战之时,勿进小卷帘大将向八戒透露了自己武器的来源:实际记上就是一根月桂的树枝所制,纯木质武器。

    但是这里衍生出来一个非常奇怪的桥段,就是这二位一个是卷帘大将,一个是天蓬元帅,居然互相不认识,这是不是很奇怪?

    按照道理来说作为天河水军的总司令,高官厚禄,另外一个是玉帝的贴身侍卫长,二者至少在蟠桃会上见过,并且应当是混个脸熟,但是为什么他们会不知道会互相不认识。卷帘大将不认识八戒是很正常,容易理解,因为八戒在下凡之后就以本相示人,而不是在天界之时的人样。但是八戒不认识卷帘大将则是万万不应该。

    这个原理或许和二十八星宿下界之后奎木狼为妖是一样的。奎木狼下界作为二十八星宿之一是玉帝的嫡系部队,而下界之后八戒和沙僧都没认出来奎木狼的真实面目。同样的怪象重复出现,这可必定不是吴承恩的疏忽,而是有意安排。借此来讽刺朝廷的封疆大吏,朝堂之上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田野之间面对百姓则凶相毕露,贪婪无耻,也是用心良苦的暗讽朝廷吏治欺上瞒下两面派的作风。

    四、流放本无水,先下手为强

    沙和尚在流沙河受戒皈依,但是其初始流放之地并非流沙河,第二十二回八戒和悟净战前例行自我介绍:那怪道:“我自小生来神气壮,乾坤万里曾游荡……饶死回生不典刑,遭贬流沙东岸上。饱时困卧此山中,饿去翻波寻食饷……”

    这也就是说,悟净当时被贬的目的地不是流沙河,而是流沙河东岸,但是现在却占据了流沙河。

    这里面其实还有一个非常细小的桥段,就是前后的呼应。在后文当中,还出现了一个流沙国,原文第六十六回,

    太子道:“你要知我武艺,等我道来:祖居西土流沙国,我父原为沙国王。……”

    这里的太子就是小张太子,也就是在西游记当中凡人修仙唯二得道的一位。他的出身就是流沙国太子,师傅就是大圣国师王菩萨。

    流沙国中流沙河,小张太子也算是沙悟净的半个老乡。但是在西游记当中,大圣国师王菩萨和其徒弟小张太子纯属一个龙套角色,有价值的线索并不多,并不能够为证实沙悟净提供更多有利的条件,过度解读反而误入歧途。

    说实话,沙悟净其实真是主角当中最没有存在感的一位,但这不就是绝大多数平凡的我们吗?辛辛苦苦勤勤恳恳,奋斗一生却总因为一些细小之事,重重跌倒在地而悔恨不已。

    但是就算是妻离子散,万剑穿心,但生活还得继续,仍然还要挑着生活继续负重前行。与其说人人都羡慕做悟空式的英雄,倒不如说沙悟净是绝大多数活在世间人的真实写照,只是人人均为好高骛远,却个个都走不稳自己脚下的路。

    而祝守一觉得从职场中人的类群来看,《西游记》里的沙僧是标准混日子的资深“老油条”类型!具体表现有五:

    上交矛盾:

    遇事从不自己解决,只会找同事、找领导、求援助,推诿扯皮打太极,妙在他不着痕迹、不露声色。“大师兄,师父被妖怪抓走了!”“大师兄,二师兄被妖怪抓走了!”“大师兄,我被妖怪抓走了!”“大师兄,你快拿个主意吧!”“大师兄,快想想办法吧!”——这货只会说类似这样的话。这是标准的“碰到难题就躲,见到问题就推,遇到矛盾就绕,面对压力和阻力就妥协”作风。

    出工不出力:

    从来不说“不”,但肯出工不肯出力——像八戒那样领导派活儿总明着推托的那叫“蠢”,因此他不做蠢猪谁做蠢猪?——一起去打妖怪,一碰就倒,束手就揍,然后等大师兄来救。除了收拾了一个牛魔王的小妾玉面狐狸外,取经路上你可曾见这货独立干掉过一个妖怪?不是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