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七十八章 换个目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七十八章 换个目标 (第2/3页)

复制的。借用那句老话,成功靠三分能耐,六分运气,一分贵人相助,咱简单说说,黑熊无疑是有能耐的,运气嘛可能就是他正好碰上取经团队,这才有了偷袈裟,才有了后边的所有故事。贵人嘛我认为是金池,正因为和他是朋友,其寺院又是观音寺,才能接触到观音这个大咖。

    那么吴承恩安排这么一个黑熊怪是要说明什么呢?猜想一下,不一定对,姑且算是茶余饭后的一个谈资吧。

    其实整部书作者是想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西天取经是一个心路磨练的历程,而在这个历程中,第一个要消除的,就是贪心。因为万罪都由贪心而起,贪心就是第一毒心。而黑熊象征的就是贪心。所以才把他安排为第一个妖怪。

    同样的,金池也象征贪心。那就有个问题了,同是贪心,为什么黑熊得了袈裟,而金池没能得呢?这恐怕就得说到黑熊的两个好朋友。一个是以道士形象出现的苍狼,一个是以白衣秀士形象出现的白花蛇。苍狼象征的是野心,狼子野心嘛,白花蛇象征的是毒心,心如蛇蝎嘛。贪心,加上野心和毒心,所向无敌,也就是说黑熊比金池更“黑”啊。

    为什么金池没能成功,就是因为他少了野心和毒心。虽说他设计烧死唐僧也够毒的了。但事情败露,这哥们却羞愤自杀了。你说既然事情已经这样了,一计不成,再生一计嘛。

    “原来这老和尚寻不见袈裟,又烧了本寺的房屋,正在万分烦恼焦燥之处,一闻此言,怎敢答应?因寻思无计,进退无方,拽开步,躬着腰,往那墙上着实撞了一头,可怜只撞得脑破血流魂魄散,咽喉气断染红沙!”

    金池的败亡在于自己太好面子了,不够狠毒。他本来就是一个好面子的人嘛,要不怎会向唐僧炫耀自己的七八百件袈裟呢。而且还可见这人是够贪的,不知道从哪搜罗这么多袈裟,都是正道来的吗?不见得。

    再看看黑熊怎么做的?首先对朋友金池趁火打劫这是无疑的,而且手下报告说金池来了。当然其实是悟空变化的,但黑熊开始不知道啊,他却吩咐道:“管事的,可把佛衣藏了,莫教他看见”。再有悟空头回挑战,黑熊就承认袈裟是我拿的,你能怎么样。

    而且前两局都是打着打着人家就借故回洞了,不跟你玩了。本来其目的就是保住袈裟,不是赢取战斗胜利。再看他回洞干嘛呢,“书写请帖,邀请各山魔王庆会。”看吧,人家根本就没拿你齐天大圣当回事,仍旧准备自己的生日派对。

    袈裟就是死活不给你,你能怎样?可谓野心到底,狠毒到底。当然最后他也算受到了应有的处罚,悟空进了他肚子疼的他满地打滚,紧接着观音给他戴上禁箍咒,念动咒语直到他疼的昏了过去。西游记里咒语的威力咱是知道的。

    那么既然黑熊象征着贪心,这个贪心究竟是谁的呢?我们看跟黑熊斗争的是谁呢,孙悟空嘛。所以这一难从某个层面讲也可以说成是孙悟空克服自己贪心的过程。原著里悟空还有个名字是“心猿”。而且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指的也是心,因为斜着的一个月的形状再加上三个点就是“心”字,据说“方寸”指的本来也是“心”。也就是说孙悟空拜师学艺事实上就是悟空修心的一个过程。说到底人生本来就是个修心的过程嘛。

    咱来看看悟空是如何克服贪心的?猴熊二人打斗的第一局说明每个人都要和贪心斗争,而且不见得能胜。第二局孙悟空想智取,结果大意了,不想自己变金池被巡山小妖发现,结果导致失败。意思就是人稍不留心,贪心就会乘虚而入。第三局意思就是他自己克服不了,最后求助于别人,观音才帮他制服。所以为什么黑熊怪这么不好对付,因为人的贪心本来就不好克服。

    而黑熊的结局为什么不是被打死,而是被安排在珞珈后山做山神呢?意思就是人的贪心不可能完全被消灭,只可能尽量收住,藏住,让它不能为害,所以才是“后”山山神嘛,不是“前”山。

    最后值得一说的是,观音变作苍狼之后,孙悟空说“妙啊!妙啊!还是妖精菩萨,还是菩萨妖精?”菩萨笑道:“菩萨、妖精,总是一念;若论本来,皆属无有。”

    观音算是道出了整个事件的本质,好人坏人只是一念之间。因为黑熊怪本来是去救火的,结果因为一念之差偷了袈裟,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