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33 捞汁小海鲜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233 捞汁小海鲜 (第2/3页)

士大夫几乎人人蓄妓,张先活到八十几岁还要纳十八岁的美人儿作妾,“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吴铭对本朝的音乐一窍不通,也不偏向任何人,到底请哪一位来,首先取决于客人的需求,其次得看哪位得空。

    “二郎,今晚不点灯,点蜡烛。”

    吴铭已经试过,蜡烛可以带出厨房,但被限定了用途,仅能用于店堂照明,下午便去市场里买了一大包。

    此时拿出来,莫说李二郎,连谢清欢也微微瞠目。

    师父真真下了血本!

    宋代的照明工具主要有油灯和蜡烛两种,前者价廉,燃一夜不过几文钱;后者则是妥妥的奢侈品,一支须卖两百文!

    经营夜市的食肆绝大多数都用油灯,哪怕是正店,也只有内城那几家,才会在招待贵客时点蜡烛。

    李二郎拿着蜡烛回到店堂,并未急着点燃——此等珍贵之物等客人来了再点也不迟,先将店内几盏油灯逐一点亮。

    橘黄的光晕漫出门槛,映着那道坐在门外张望的身影。

    忽的,数灯如豆闯入眼帘,一辆青缦朱轮的大车显出形来,辘辘碾过巷陌,朝着吴记川饭驶来,数名仆从提着灯笼随侍左右。

    李二郎立时转身奔入厨房通报:“掌柜的!狄相公到了!”

    复又回到店堂,点燃蜡烛。

    烛光柔和明亮,远非油灯可比,当然,相较吴掌柜的照明法宝,仍判若云泥。萤烛之光,岂能同普照世间的佛光争辉?

    ……

    车驾在吴记川饭门口稳稳停下,一家五口依次下车。

    狄青虽是吴记的首位SVIP客户,今夜却是他头一回光顾。

    在此之前,他已听狄咏提过无数次,此时一见,果真既小且陋……咦,此等小店,竟以蜡烛照明?

    打眼一瞧,竟不下十支!

    狄谘感慨道:“吴掌柜一片盛情啊!”

    狄青虽未置一词,面上也略有些动容。

    显而易见,这些蜡烛是特意为他一家而点。

    “这算得了甚!吴掌柜从不怠慢客人,虽是陋店,可用来招待客人的器具和食物,说是天底下最好的也不为过。”

    狄咏一副“老司机”的口吻,不等李二郎招呼,抢先开口唤一声“二郎”,随后抬脚跨入店堂,便似回自己家里一般从容。

    菜品两日前便已定下,因此无须点菜,五人进店落座,李二郎自后厨取出一应餐具和酒水。

    如狄咏所料,琉璃杯一上桌,他的家人们尽皆瞠目愕然,一如他初来之时。

    狄青举起琉璃杯细细端详,啧啧称奇。

    他珍藏的那几只琉璃杯盏,论品质,远不能和这一只相提并论。

    不,不止这一只,桌上这五只琉璃杯无论形状大小,竟都一般无二,应是一套,实乃珍品中的珍品!

    四人瞬间明白了狄咏适才所言。

    正惊叹间,忽有一缕酒香伴着花香袭来。

    狄青吸了吸鼻子,看向李二郎:“桂花酒?”

    李二郎一边为五人斟酒,一边按吴掌柜的吩咐作答:“这是吴掌柜托人从家乡捎来的桂花酒,原只为自家饮用,不作市售。恰逢中秋佳节,特意启封这坛陈酿,以飨贵客。”

    桂花酒历来以江南所酿为上,狄青不曾尝过蜀地的桂花酒,但闻见这馥郁醇厚的酒香,便知定是好酒无疑!

    吴掌柜竟以珍藏的家乡美酒相待,其意之诚,可见一斑!

    既有如此美酒,岂能缺了佐酒的菜肴?

    狄青问道:“今夜可还有小酥肉?”

    李二郎给出肯定回答:“吴掌柜知狄相公要来,特意多备了些小酥肉。诸位稍待!”

    转身进了灶房,片刻后,便端出三样下酒菜:一碟青翠鲜亮的盐水毛豆,一盘切分得宜的卤味拼盘,还有一盘冒着热气、堆成小山似的金色小酥肉!

    狄青夹起一条小酥肉,牙齿轻合,“咔嚓”一声脆响!

    外酥里嫩,浓香四溢,新炸出来的小酥肉真个是下酒绝品!

    遂举杯浅饮一口,桂花的芳香立时在口中绽放,酒香醇厚,却不躁烈,只在舌尖撩起一丝暖意。

    酒肉穿肠过,唯余桂花清透绵长的馨香久久萦绕唇齿间。

    他复又伸箸,吃肉喝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