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五十二章 非典型性贤内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五十二章 非典型性贤内助 (第2/3页)

反馈的信息。

    齐教授说的问题都可以说是切中要害。

    果树这个产业的发展不是短期可以见到成效的,村民们等得起吗?

    他心头焦虑,实则却已有了答桉。

    必然是等不起的。

    除非,镇上的财政可以源源不断地进行资金注入,同时让村民们有其他办法可以增收。

    而且,没有拳头产品,也是一个大问题,牛角村就注定只能在产业园区的这个螺蛳壳里做道场了。

    就像一个安稳又低薪的工作,胜在安稳,却又少了未来。

    以霍千里的多年经验,做农村工作,尤其是涉及到经济产业,又怎么能不稳字当先呢?

    事情到这个境地,似乎又走到了死局。

    先前资金和控制权的死局还未解开,眼下就又来了个难题。

    但霍千里的性格,偏偏就是个头铁不信邪的。

    他撑着脑袋琢磨着,有没有既能安稳,又有奔头的办法呢?这个办法,又能不能让村民们等得起呢?

    他在纸上画出两个圆,一个圆里写上产业园区四个字,这代表着安稳,代表着一切可控。

    接着他提着笔,想了一阵,在另一个圆圈里写下了两个字,增收。

    只有增收,才能满足村民的耐心,去做长远的规划;

    只有增收,才能让牛角村走出产业园区这个单一的收入来源。

    接着他从增收那个圆圈里牵出三条线,分别指向了三个小圆圈,依次填上柚子、红橘、劳力这三项。

    也是他能够想到的牛角村可以发力的唯有的三个方向。

    劳力迅速被他划掉,如果劳力都出去了,村子也就荒废了,和他最近见过的许多其余地方的村庄一样,空心化之后,再想起来恐怕就难了。

    但旋即他又提笔,在一旁写下几个词,基地务工、本地劳务。

    这个种植基地如果能搞起来,必然也是需要一批熟手的,就如虎山村当年,务工的机会确实也不少,挣钱虽不多,也绝对比现在单纯种地好。

    同时,如果产业园区的新基地开工建设,大量的建筑工程和后期运营、维护,也能提供数量不菲的工作岗位。

    想到这两点,他心里稍稍有了些振奋,如果能把这两点做好,再搭配一定程度的财政扶持,牛角村在果树挂果之前的三五年,兴许是能够坚持下来的。

    他接着将目光移向另外两个小圆圈,圆圈里写着柚子和红橘,这是他对牛角村产业设计的基础,其中尤其以柚子更为重要。

    于是他抬手在柚子上又圈了一下,思忖道:这柚子他私下送过不少领导和亲朋,这些吃过见过的人基本都觉得不错,甚至还有赞不绝口的,不提其中有多少人情客套,也足见这柚子本身的品质也着实可以,能不能以这柚子为核心,搭配其余的蔬果呢?

    东江县现在便有东江柚这个品牌,能否借助其中的便利呢?如果能叫响名号,这个前途不就立马远大起来了么!

    可问题在于,如何操作呢?

    复制一遍丹参当年走过的路吗?但是丹参是有强大的种植基础和广泛根基的,在国内的竞争力也是十足,有科学的研究数据支撑的。

    这个柚子想要推起来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镇上和县里也万难抽出如当初一样的精力来慢慢打造一个品牌了。

    他心思又是一动,跳出思维惯性,琢磨着如果不完全走水果这条路呢?

    旋即他又摇了摇头,按照全镇协同,共办新基地的思路,养猪的,养家禽的,种蔬菜的,民俗物品的,都已经有了具体的安排,没有多余的路子给牛角村了。

    更何况,那几家种蔬菜的,都还有郭书记提出的大问题没解决呢!

    想到这儿,霍千里忍不住揉了揉因焦虑而紧皱的眉心。

    旋即他摇了摇头,将那些无用的情绪再度驱散,专心思考了起来。

    夜色深重,寒气暗袭,霍千里将冻得有些冰凉的双手搓了搓,放到嘴边哈了几口,又活动了几下指关节。

    刚才思虑半天,始终不得要领,他性子坚韧但也不是蠢笨,知道这时候最好的办法是换个脑子,重新调整思绪,便起身慢悠悠地泡了壶热茶,正好暖暖身子。

    刚坐回位置,桌角的手机却忽然响了起来。

    一看来电的是江清月,他微笑着滑开,举到耳边,“这么晚了还没睡啊?”

    江清月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