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七十章 新居落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七十章 新居落成 (第2/3页)

    货车过处,声音轰鸣,灰尘漫天。

    但所有的村民脸上,都写着期盼,期盼着这泥尘落地之后,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澄澈美丽的未来。

    然后,他们从道路上收回目光,专注地对付着眼前的药田。

    专家组编写的《东江丹参种植技术规范》已经通过了最终审核,发给了金马村和鸣凤村遵照施行。

    这份规范,是在专家组在长达月余“深入细致讨论”之后确定的最终版本。

    按照霍千里的说法,光是看到规范的内容,彷佛都能闻到之前会议桌上浓厚的硝烟味。

    简单来说,专家组在产量和质量中间做出了取舍。

    依旧采用最传统的分根繁殖法,依旧采用“发汗”工艺来炮制,为的就是最大程度地保留东江丹参的药用价值。

    因为这个,时隔多日再度出现在众人面前的胡老感觉都苍老了好几岁。

    这相当于是彻底否定了他之前的路线,对他这样的专家而言,这种挫败感是很强烈的。

    但霍千里却对这个决定表示理解,如果没有政府力量介入,只凭某个村子自己弄,肯定不会这么选择,多产出多卖钱才是最主要的目的,质量没有明显下降就好。

    但既然已经决定了走产业化发展道路,立足产品质量的确才是正道。

    胡老以前的选择没错,现在专家组的最终方桉也没错,大家只是在不同的时间,面对着不同的需求,做出了各自正确的决定而已。

    听了霍千里这么一劝,胡老心情好了不少。

    莫名其妙挨了好几顿骂的老汤日子也终于好过了些。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东江县就放弃了在产量上的增长追求,东江县委跟专家组里的部分高校专家联合成立了课题,准备攻关丹参良种优化,项目已经启动,只等见效。

    虎山村当下的事情不少,虎山村小,哦不,产业园区小学已经得到了批复,回了一趟打工地办好手续带着锅碗瓢盆和床单被褥赶来虎山村的余大同,正满怀希望和斗志地忙活着各种手续。

    小学选址也已经完成,建设工程由镇政府经过了认真筛选后,最终交给了镇上唯一一家正规建筑工程公司——东江县大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没有兄弟齐心,改为了以父之名。

    而这家建筑公司,同样也在忙活着虎山村新村十户试点民居的建设。

    顾海涛跟顾大强每天就出没在工地上,监督着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同时,帮忙搬几块砖,铲几铲沙,提上几桶灰浆,空了拉着工人们抽烟吹牛,时不时还在中午的时候,整一盆硬菜端给只带了点干饭咸菜的工人们。

    在虎山村的春天里,春风化做雨,两父子悄然地拉近着跟工人们的关系。

    这些日子里,霍千里依旧很忙,但基本就是日常性忙碌。

    对村里各家情况登记更新、应付一些前来考察的领导和团队、搞一搞村两委成员思想建设、再把村民娱乐活动丰富一下,以及跟江清月加深着感情......

    毕竟眼下虎山村这个螺蛳壳里的确也没有太多他可以再折腾的空间了。

    日子就在这一天天的忙碌中缓缓度过,来到了2008年5月5日。

    这一天,是虎山新村试点项目十户民居的验收日。

    只见村委会斜对面,原本小卖部所在的路边,已经被四户崭新的房子取代。

    这临路的四户,每户不算院子,面积只有一百二十平方。

    四户房子背后,高出大概一米的坡上,是第二排的三户人家,再往后就是另外的三户。

    后面六户的面积就要稍稍大一些,跟村里大多数土胚房的面积一样,在一百六十平。

    这十户房子,都是统一的造型。

    倾斜的屋顶利于排水,特地选取的琉璃瓦高档又结实,在阳光下反射出迷人的光芒,外立面的墙上贴着白色的小块瓷砖,铝合金门窗将光线贪婪地拉进屋子;

    屋子前是一个宽敞的方形院坝,水泥地坪抹得平平整整,;

    屋子正中,双开的防盗门瞬间提高了档次,各处房间的门也都是温暖明亮的颜色,门把手都透露出金属厚重的质感。

    室内的墙上,都刮着白色的彷瓷,摸起来就像是正值最好年纪的女子肌肤般细腻;

    卫生间里,贴着瓷砖,上面椰林海滩的风景颇有几分情趣;

    洁白的蹲便器连接着抽水箱,轻轻一按,就有水冲出;

    刚好自来水厂已经建好,这批新村的屋子全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