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李轩:是好莱坞导演学艺不精,和刘亦妃有什么关系? (第2/3页)
演员,怎么能差那么多?我严重怀疑是导演的问题!】
王塑愕然。
刘亦妃……演技?
还他妈……绝了?
他像是不信邪一样,一条一条地往下看。
成百上千条评论,都在讨论刘亦妃的演技。
那些曾经用来嘲讽她的词,什么“面瘫”、“木头美人”,现在全成了反向论证的靶子。
总结这些评论区,都在问同一个问题:为什么?
为什么在《功夫之王》里那么拉胯的刘亦妃,到了李轩的《隐入尘烟》里,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演技好到炸裂?
那答案就很简单了。
王塑此时就震惊.
这颠覆了他对这个圈子几十年的认知。
一个演员的演技,怎么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
除非……
除非她本来就有演技。
只是在某部电影里,没有被拍出来。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王塑自己都吓了一跳。
如果刘亦妃本来就能演,那《功夫之王》的锅……该由谁来背
之前甩锅的舆论.
那个好莱坞来的导演?还是整个制片团队?
那可是京圈深度参与的项目
他们默契地将所有的失败都推给一个最年轻的女演员,这本是圈内最常见,也最“正确”的做法。
可现在,李轩用一部电影,一个角色,就把这个“正确”的做法,变成了一个天大的笑话。
他不仅证明了刘亦妃能演,还顺带抽了所有参与《功夫之王》项目的人一个响亮的耳光。
王塑此时内心就很冷.
这是文艺片领域被抽了一巴掌之外。
商业片领域的巴掌——也抽了上取。
京圈对文艺片的“释经权”.
手机屏幕亮了一下,一条微博的特别关注推送弹了出来。
是李轩。
他更新了一条微博。
王塑点开微博。
“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
【谁说刘亦妃没演技?是《功夫之王》的导演不济而已】
刘莉莉坐在沙发上,面前的茶几上,咖啡已经凉了。
她一整天都心神不宁。
从昨天首映结束,她就没敢上网,也没敢多问女儿。
她太了解这个圈子了。
一部文艺片,还是这种苦到骨子里的题材,跟两部京圈力捧的大作同期上映,其实还是有些显而易见的。
更何况,主演是她的女儿。
一个刚刚因为《功夫之王》被全网嘲讽演技的“花瓶”。
她几乎能想象到网上会是怎样一番腥风血雨.
那些刻薄的影评人,会怎样把《隐入尘烟》和《斗牛》、《立春》放在一起,然后用最尖酸的词汇来剖析她女儿的“不自量力”。
嗯,京圈的那些‘老前辈’就是这么作的,什么蒋文丽VS刘亦妃什么的。
她甚至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准备迎接新一轮的舆论风暴,准备去安慰失落的女儿。
可女儿从昨晚回来,情绪却很平静,甚至……有些轻松。
这让刘莉莉心里更加没底.
终于,她还是没忍住,拿起了旁边的平板电脑,手指在屏幕上悬了半天,才颤抖着点开了一个浏览器图标。
豆瓣。
她深吸一口气,像是要上刑场。
当《隐入尘烟》的页面加载出来时,刘莉莉的呼吸停滞了。
屏幕上那个加粗的数字,像一记重拳,狠狠砸在她的太阳穴上。
9.1。
她第一反应是自己眼花了,或者是网站出了故障。
她关掉页面,重新搜索,再点进去。
还是那个数字,鲜红,刺眼。
9.1分。
刘莉莉的脑子嗡的一声,一片空白。
刷的。
一定是刷的。
她太懂这里的门道了,为了开分好看,片方花钱刷分是常规操作。
可……这也刷得太离谱了。
9.1分是什么概念?
有多少文艺片。
是这个分数?
《活着》?
一部再版的《活着》超过《活着》?
这听起来有点不大可能吧。
刘莉莉的手指不受控制地点开了评论区。
她已经准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