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卷 帝国之路_第869章 伦敦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卷 帝国之路_第869章 伦敦六 (第2/3页)

布莱克等几人正在一处铁匠铺的后院内试枪。

    这处铁匠铺位于村子边缘,宽敞的后院几乎和北面的森林相连,因此几人在这里开枪射击,几乎引不起任何村民的注意。

    40出头奥利弗·克伦威尔身材高大,穿着朴素,除了脸上多了一些坑坑洼洼的疙瘩外,外表看起来还是很有着几分上位者的气势的。

    距离他第一次当上下院议员已经过去了近10年,克伦威尔也从一个懵懵懂懂对政治一无所知的年青人,成为了亨廷登郡极有号召力的乡绅名人了。这些年在家乡,他除了经营自己的田庄之外,还曾经率领沼泽地区的居民向贵族抗争圈地,并取得了胜利,因此颇受乡人敬重。

    虽然奥利弗·克伦威尔穿着像一个普通的乡间地主,但事实上他却在剑桥大学西德尼·苏赛克斯学院接受过一年的高等教育,而且他也是一个虔诚的清教徒。而克伦威尔家族在亨廷登郡也是世家名门,家族中有九人在国会任职,他就是继承了伯父理查德·克伦威尔的遗产,才进入到下院的。

    可以说,像奥利弗·克伦威尔这样的乡绅,才是下院最为坚定的反对王权专制的骨干力量。至于他身边的罗伯特。布莱克等人,则是这位下院议员身边的保护人,类似于中国古代的门客。

    瞄准了后院竖立起来的靶子射击了数枪之后,奥利弗·克伦威尔终于放下了手里的枪对身边的罗伯特。布莱克说道:“老巴特是全伦敦最好的造枪师,他打造出来的仿中国火枪虽然能用,但却还是比原版重了近四分之一的重量,而且足足花了45天才能打造出那么一把。你确定,在中国这种火枪能够不到5天就能生产一把?”

    罗伯特。布莱克点了点头说道:“是的,确切的说应该是4天半,不过中国人把造枪的流程分成了许多步骤,每个人只负责其中一个步骤。因此形成周期之后,几乎一个30—40人的车间,每日就能生产数百把火枪。一个六、七百人的步兵营,也就2—3天的生产能力就能装备起来了。”

    站在他们身后的枪匠巴特顿时嚷嚷道:“这不可能,如果不是一个人从头到尾的制作,他们怎么能够保证其他人的零件能够拼凑在一起?这简直就是胡说…”

    罗伯特。布莱克却彬彬有礼的打断了他说道:“这当然是可能的,中国人使用的是同一种规格的量器,他们只需要按照图纸的尺寸去生产,那么零件最终就能拼凑在一起。据说中国的皇帝陛下曾经通过东印度公司将一套标准量器赠送给了国王,不过我们的国王和大臣们只是将它放置在了宝库里…”

    奥利弗·克伦威尔打断了两人的争论,对着巴特询问道:“造这么一只仿中国燧发火枪,成本是多少?”

    巴特稍稍计算了一下,便报出了9英镑7先令的价格。当奥利弗·克伦威尔把目光转向了罗伯特。布莱克的脸上,他立刻回答道:“大明军队的购买价格大约在2英镑11先令每支,外销价格则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