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卷 拂晓之晨_第28章 滨田弥兵卫的请求 (第2/3页)
秀忠通过了对大明皇帝的回礼,再次强调了两人之间的平等。
井上正同时还告诉两人,他们现在住的宅子已经被大御所送给明国皇帝的使者了,而大明皇帝想要采购的铜块,将会在长崎进行交割。
井上正和两人聊了一会之后,就告辞离去了。站在院子内的卢九德对着许心素说道:“总算完成陛下交代的任务了,现在只要把船上的货物发卖出去,我们就能去长崎装上铜料回家了。”
许心素这条同安梭船排水量约180吨,由于当时时间匆忙,船上运载的货物都是直接从天津仓库内调运的。
主要是3万匹粗布,7千匹细布,4800匹绢,其他的不过是一些零星玩意。
他们在长崎时卸下了全部的粗布,一半的细布,还有三分之一的绢,剩下的就运到了江户。
江户城内有数千旗本,还有1万多武士,这座城市有着足够的消费人口。江户人对于他们带来的松江细布非常喜欢,3500匹细布很快就以一贯钱的高价卖出了。
因为幕府对铜钱的废止命令,江户人使用的都是银两,约240文兑换一两,也就是说一匹细布将近4两多银子。
刚开始这个价格让卢九德吓了一跳,不过当他看到银子之后,才稍稍有些安心。日本的冶炼技术不佳,因此银两成色都在6-7成之间,折合成太仓银也就是每匹三两。
虽然了缩水了许多,不过这也已经有近5倍的利润了,细布的成本价是标布的一倍,也就是6钱每匹。
不过让他们头疼的,却是手中的绢。日本人似乎更喜欢华丽的丝绸或是锦缎,这种颜色素雅的黄娟,他们就不怎么感兴趣了。快一个月的时间里,也不过是卖掉了1600匹,大约以一倍不到的价格售出的,黄绢成本价大约是7钱每匹。
许心素大约计算了下,船上的货全部卖出后,大约有9万左右的银两。日本是一个物产贫瘠的国家,加上近150年的战乱历史,使得大部分的生活物资都要从国外输入。
而日本唯一能用来交换的,便是这个地震多发国家唯一富裕的贵金属资源。
遍及日本的金山、银山,为这种持续不断的单方输入贸易提供了动力。德川幕府号称有400金库,也吃不消这种持续不断的单方面消耗,因此开始有意识的控制金银流出量,并改革钱法。
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幕府收缩白银流出之后,发掘出了日本铜这个贸易种类。日本铜山数量同样不少,但是以往不被重视,因此铜价极为低廉。
根据许心素派人调查,每百斤红铜还不足10两银子,如果能换算成铜钱的话,还不到2500文。不过即便如此,按照幕府对朱印船的规定,每船铜即为2万斤,花费的银两约2000两。
许心素计算清楚之后,便对着卢九德说道:“我们手中的银两已经足够购买铜料了,反正我们需要留人在江户和幕府保持联系,干脆就把剩下的绢留在这里慢慢发卖好了。”
卢九德还没有回话,一名仆役就走进院子来向两人报告,一位日本商人叫滨田弥兵卫的,想要拜见两名明国使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