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正文 第一卷 惨淡经营_第291章 十王府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正文 第一卷 惨淡经营_第291章 十王府内 (第2/3页)

族院的办公议事场所。

    这一天正是贵族院成立,初次进行议事。大明的勋臣贵戚自成祖靖难之后,就分成了两个派系,一个是遗留在南京的洪武遗臣,基本上已经对朝政毫无影响力了。

    而另一派则是随着成祖靖难成功发家的靖难功臣出身的北京勋贵们,虽然在文官的打压下,他们基本失去了对朝政的话语权力,但还保留着部分京畿防御及保卫皇宫的军权。

    这种权力,来源于皇帝的信任,当皇帝不相信勋贵之后,他们的地位就会变得非常尴尬。

    大明勋贵以军功封爵,也就是说基本上每个勋贵都是大将之后。按照道理,他们都应当负担起战时统帅军队抵抗外敌的责任。不过到了今天,这种责任已经成为了一个笑话。

    大明的勋贵们不谙武事,也大多不通文理。作为勋贵之后,他们什么都不必学习也不必努力,只要成年之后向皇帝请求一个官职,就能在五军都督府、京营或是锦衣卫中挂个官职,然后享受着不用上班拿薪水的快活日子。

    崇祯上台之后,他们这些勋贵的日子顿时就难过了起来。朱由检借口魏忠贤封爵太滥,大力削减寄禄官,几乎把五军都督府、京营、锦衣卫中的寄禄官干掉了三分之一,而留存下来的寄禄官也减半发放俸禄,这已经使得勋贵们怨声载道了。

    而崇祯建贵族院管理勋贵,并想要缩减勋田的做法,更是让他们感觉不满。

    靖难功臣的勋贵之后们,一向以英国公为马首是瞻,但是英国公却称病闭门谢客,让这些勋臣们顿时失去了主心骨。

    英国公以下,当以定国公徐希为首,但是已经60岁的徐希一向谨小慎微,不敢出头同皇帝对抗。而另一位成国公朱纯臣和崇祯的年纪差不多大,根本无法出面主事。

    如此一来,勋贵们就把武清侯给推了出来,他们原本以为有这位地位辈分都高的勋戚出面,还是少年的崇祯皇帝总不好撕破脸皮,对自家亲戚下手。

    但是崇祯果然流着太祖的血脉,性情刻薄的很,对于自家长辈武清侯下手又黑又快,号称都下第一名园的清华园被皇帝强买了不说,买园子的钱也让武清侯拿出来乐助了。

    而瑞安大长公主替崇祯出头,把自己母家的亲戚武清侯大骂一通,更是顺便给皇帝的举动背了书。

    于此同时英国公庶孙张世杰出掌锦衣卫,连续拘捕了阳武侯、安远侯、忻城伯等九名勋贵问罪之后,这些勋臣贵戚们才终于有了惶惶不安的感觉。

    一些原本学着武清侯的举动,在自家大门上贴出“此院急售”纸条,以此来哭穷的勋贵们,都偷偷撕下了大门上纸条,当做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

    而不少机灵一些的勋贵则跑去讨好丰城侯,试图重新获得皇帝信任。

    丰城侯李承祚满意的看着济济一堂的勋贵们,除了被抓的阳武侯几人,生病而被皇帝特旨不必出席的英国公,还有魏良卿外,在京城剩余的34名勋戚都已经老实的坐在了大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