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正文 第一卷 惨淡经营_第186章 裁撤京营之议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正文 第一卷 惨淡经营_第186章 裁撤京营之议 (第2/3页)

妙。几天之后袁崇焕还朝,大家才知道他去了关外查看形势去了。

    回来之后,袁崇焕就上本具言关上形势。曰:“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廷臣益称其才,遂超擢佥事,监关外军,发帑金二十万,俾招募。

    不过是失踪了几天,然后说了一句大话,然后被后金兵锋吓坏的廷臣们就又是提拔,又是发钱的。

    从这件事上,袁崇焕顿时明白了,这个世界上想要打破规则其实并不难,只要你在合适的时间说对了话就成。

    对于威胁到京城安全的战争上,那些朝堂上的当权者们,想要听的不是关于失败的消息,也不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详细方案,而是给他们一颗定心丸。

    然后袁崇焕的运气也很好,当他轻车简从出关时,后金军已经劫掠完物资返回沈阳去了。

    当然朝廷给袁崇焕的银子,他都拿去安家了,当然是他自己家和廷臣们的家。20万金这么大的数目,他要随身携带,是不可能连夜赶路跑到前线去的。

    冒了一次险就获得了数万金和升了次官,尝到甜头的袁崇焕怎么会不故伎重演。

    天启五年高第替换孙承宗担任辽东经略后,要尽撤宁锦之兵于山海关。

    靠着倒卖军粮发家致富的督屯通判金启倧,立刻上书给袁崇焕要求他力拒。同样在倒卖军粮生意中有一腿的袁崇焕,这时候也不得不硬着头皮上书朝廷,说出了“兵法有进无退”这种荒诞不经的词语。

    当然这位敢于威胁袁崇焕的通判大人,很快就在后面的战争中壮烈殉国了。

    然后袁崇焕还花钱在京中煽动舆论,说高第上任后尽撤锦州、右屯、松山、杏山、大、小凌河等处兵马,弃粮粟尽十万余石。袁崇焕这时候似乎忘记了主动撤退,和有敌军在后方追赶的撤退是两回事。

    高第下令撤退是天启五年10月底,天启六年正月十四日,后金兵才渡辽河。

    也就是说这些饥肠辘辘的辽东兵,把军粮封好留给了后金军,然后自己饿着肚子撤回了广宁一线。

    袁崇焕上书说:“我为宁前道也,官此当死此。必不去!”这等豪言壮语,再次给他换来了一个按察使的加衔。

    而宁远守城一战,袁崇焕先是上疏称,“是役也,奴贼糜烂失亡者实计一万七千余人。”

    然后他又写信给友人瞿式耜言道:“炮过处,打死北骑无算;并及黄龙幕,伤一裨王。北骑谓出兵不利,以皮革裹尸,号哭奔去。”

    到了天启六年底,传闻又变成了在这次交战中被炮打伤的是努尔哈赤本人,因为受了炮伤,所以老奴在天启六年9月30日死于沈阳了。

    随着这些传闻越来越离谱,这宁远之战也就成了政治上正确的大捷了。

    而在宁远之战中,被后金军劫掠和焚烧的6、70万豆粮,及觉华岛被后金军屠杀的参将金冠等七千水兵、七千商民,就成了点缀袁崇焕大捷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瑕疵了。

    宁远之战后,兵部收到袁崇焕报上的首级只有269人,这个数字和他吹嘘的奴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