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正文 第一卷 惨淡经营_第129章 筹集新军和卫所改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正文 第一卷 惨淡经营_第129章 筹集新军和卫所改革 (第2/3页)

的军事集团。

    简单来说,孙承宗的军事改革就和曾国藩的建军思想差不多,但是在军队实际建设上,孙却远远不如曾国藩切近实际。

    孙承宗依靠的建军对象是辽东将门,他希望把这些将门扶植成为大明的边境屏障,但是最后就连他自己,都无法随心所欲的指挥这些军阀化的武人集团。

    而曾国藩却依靠儒生作为下级军官,以乡党为纽带,以保卫名教为旗帜,自始至终都把湘军牢牢控制在自己手心上。湘军是曾家军,但是关宁军却不是孙家军。

    所以湘军可以扑灭太平天国,弄出一个同治中兴的局面出来。而关宁军最后却做了满清的走狗,成了覆灭大明的罪魁祸首。

    孙承宗当初因为柳河之败而自请罢官回乡,未尝不是看出了关宁军色厉内荏的本质。耗尽千万帑金训练出来的关宁军,居然不敢和后金军对阵,反而拖自己人的后腿。孙承宗心灰意冷之下,终于上疏求去。

    经历过辽东之事后,孙承宗也明白了手上有一只可以信任的的军队是多么的重要。因此崇祯向他提出建立新军时,他只是踌躇了片刻,就抛弃了和韩爌的约定,放弃了争取蓟辽督师一职。

    孙承宗的倒戈,让韩爌等东林党人顿时吃了一个哑巴亏,而刘宗周也很旗帜鲜明的支持,崇祯提出的精兵、实兵之策,在刘宗周看来,一切能节约朝廷支出的政策都是好事。

    孙承宗接受了组建新军的任命,马上就向崇祯询问道:“那么请问陛下,新军的兵员从何招募,军饷如何解决,将官从何处调拨?”

    崇祯不动声色的回答道:“正所谓将为军之胆,想要练军首先就要培养将官,一只军队没有敢打仗,会打仗的将官,又怎么会有敢于上战场的士兵。筹集新军不急,当务之急是先训练出一批带兵的将官。

    我大明虽有武学、武举,但是这些人基本上不过是一群街头会打架斗殴的平常人罢了。让这些毫无军事经验的人上战场带兵,就是对士兵最大的不负责任。

    因此朕打算废除武举制度,改以将官培训学校来培训带兵的将官,从将官学校的生源以立功将士、有志于从军的平民、世袭的卫所军官为来源。今后凡是没能从将官培训学校毕业的卫所军官子弟,一律不得继承官职。

    至于新军的组建,朕不打算以招募方式进行。军队的职责是保家卫国,这是每个大明人的权力也是义务,而大明同样要给予军人地位的保证。

    同样没有人天生就应该当一辈子军人,士兵服役5年,校尉以下服役7年,校尉以上则视乎其个人能力和意愿。新军之中不再实施军官世袭制度,有能力者上,无能力者下。

    朕称之为义务兵役制,实行义务兵役制的地区,就从京城郊外的营州左、中、右三屯卫开始试点。孙先生可以先从筹建将官培训学校开始,至于卫所军屯改制,朕会从国子监和锦衣卫调集人手进行。

    筹办将官学校的费用,朕会先从内帑先拨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