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正文 第一卷 惨淡经营_第109章 修订度量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正文 第一卷 惨淡经营_第109章 修订度量衡 (第3/3页)

而随后的拿破仑战争,又把法国人制定的公制标准带向了全欧,这在客观上促进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

    朱由检正想着,徐光启也面带微笑的赞赏道:“陛下这个用几何原理的方式,把长度、体积联系起来实在是太精妙了,比之刘歆以黍米与律管制定度量衡的方式更易操作,臣以为重制度量衡可行。”

    对于徐光启所说的,以黍米与律管制定度量衡的方式,邓玉函和金尼阁都很感兴趣,忍不住向徐光启询问了。

    徐光启看到朱由检也是懵懵懂懂的,一脸模糊的看着自己。索性就为三人讲述了,王莽命刘歆制定度量衡的故事。

    简单来说,在刘歆构建的度量衡体系中,首次把长度、体积、重量三个度量衡单位联系了起来,这对于中国的自然科学来说是一大进步。

    他以某个品种的黍米为标准,以1粒为1分,10粒为1寸,90粒合黄钟宫律管长9寸,100粒为1尺;一黄钟宫律管的容积是1200粒黍米,记为1龠;1200粒黍米的重量为12铢。

    但是这种理论上精妙绝伦的度量衡系统,在现实使用中受限于黍米的不可重复性,你无法保证你作为标准的黍米和刘歆手中的黍米是一模一样的。因此这套度量衡在实际使用中,就变得错漏百出了。

    但是不管如何,这套标准第一次脱离了人体部位的丈量,是中国人第一次试图以一种稳固的方式把度量衡固定下来。比法国人制定公制度量衡标准,足足提前了1800多年。

    邓玉函和金尼阁听完了徐光启的介绍之后,无不对刘歆设计的度量衡体系赞叹不已。

    听完了徐光启说完这个故事,三人马上就转入到了如何制定标准长度的讨论上了,在崇祯提出的这个度量衡体系内,一切的基础就在于标准长度之上。

    只要这个标准长度能够为人所信服,那么整个公制度量衡体系就算是建立起来了。对于这种科学问题上的讨论,三人显然都很投入,仅仅是一会就把还在一边的崇祯皇帝给忘却了。

    三人首先否定了以人体部位作为标准长度的计量,因为后人无法对标准长度进行校正,那么这套体系最后也会同刘歆建造的度量衡体系一样,陷入到混乱的地步。

    三人小声而又激烈的讨论着,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当监丞刘友荣带着几名官员抱着监生们做好的文章走进来时,朱由检终于忍不住插嘴对三人说道:“为什么不以地球赤道周长的4千万分之一,作为一个标准单位呢?”

    “为什么是赤道的周长?”邓玉函有些奇怪的问道。

    “为什么是4千万分之一?”徐光启、金尼阁异口同声的问道。

    朱由检眨着眼睛深恨自己多嘴了,他怎么忘记了,眼前这三人都是科学家,他们可不会因为自己是皇帝,就在科学研究上对他唯唯诺诺。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