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184章 董卓之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184章 董卓之志 (第2/3页)

心实在险恶也。”

    至此,我不得不承认,李傕暂时说服我了。但他这只是一面之词,我还需要继续查证。我不由又提出了我的疑惑:“这些攻击董公的言论,存在很久了,如果将军刻意编造说辞,时间上完全来得及,我还是不能骤然相信将军。”

    李傕再次笑道:“张将军能有这个想法,实在是人之常情。实际上如今天下悠悠之口,皆在传说董公之非,若非我等知道内情,就连我等也难辨真假。败者为寇,就连如今我西凉军胜了,也照样可以被小人之口攻击成贼寇。未来的历史,不知道还会给我西凉军将士编排些什么罪过呢。这一点请拭目以待。”

    李傕这段话再次让我心中一动,莫非后来李傕郭汜的那些恶行,也是被人栽赃不成。想来想去,有一点是李傕应该还没有准备好的,且问问他看看:“照将军如此一说,西凉军自董公到将军等以下,莫非都是替天行道,锄强扶弱,可以让人钦敬的么?不知道董公和公等在这方面有什么作为?”

    李傕大笑:“张将军真非凡人也。这一问问得好。且听我慢慢道来。首先张将军应该知道,如今天下悠悠之口,攻击董公还有一个看上去不是很重要的细节,那就是董公当初剿灭黄巾贼并不积极。而这也恰恰反证了董公不欲与起义军为敌。同时张将军还要知道一件事,董公之所以拥有进军长安的资本,恰恰也是因为作战有功。而董公的胜仗,都是在凉州打的。这充分说明了一点,董公善打外战,而不屑于镇压民众。”

    我听得不由肃然起敬:“将军说的是,董公之行,实乃振聋发聩也。又听有传闻说,董公剿黄巾时,被刘备等所救,反而不正眼看他们,却是为何?”

    李傕冷笑道:“他忠于他的皇帝,董公忠于他的黎民,道不同则不相为谋。”

    这一次不由得我不鼓掌:“不管将军所说是否真实,单单将军的说辞本身,就体现了将军的拳拳之心。这一点我不能不鼓掌。”

    却听李傕微笑道:“张将军鼓掌鼓早了,实际上董公和西凉军的义举,这才是一个开始。董公唯一的错误,就是不应该冲冠一怒为红颜,自毁西凉军大好前程。否则今日局面,有董公在,会好很多。我再问张将军一个问题,你可知道,董公为什么会废少帝?”

    我笑道:“这一点包括董公的敌人也承认,实乃陈留王更加聪明,更适合治国。”

    李傕大笑:“这就对了。试想江山社稷,交给皇帝一人,已属后患无穷。而皇帝又只在一家人中,这更是危险万分。如果在这一家子人中找出的还不是最聪明最仁慈的,那就更加麻烦了。所以董公看到大汉朝要交到少帝这样的皇帝手中,陈留王反而要埋没,心中实在难安。加上西凉军的责任本就是为了天下的黎民百姓,所以董公奋然另立陈留王,以雷霆之行,震慑群臣,实乃为大汉朝做了一件大大的好事。”

    我不得不再次鼓掌:“董公这件事,做得很对。只不过董公因为这件事滥杀无辜,就太过分了。如果能够做得更加完美一些,岂不更好?”

    李傕闻听此言,腾身而起,重重地捶了一下桌子:“董公之冤,莫过如此。哦,不好意思,我不是针对张将军。实乃这种议论太气人了。张将军应该知道,废立皇帝,阻力有多大,若没有雷霆之行,不但事情难成,而且会给董公和西凉军招来祸患。董公所杀,皆是朝廷中酸腐之辈,非杀之不能控制局势。而且董公也不是乱杀,袁绍、袁术兄弟,不就被董公放过了么?若非如此,又岂能有这两兄弟纠集关东诸侯讨伐董公之举。尽管其事不成,但终究给西凉军带来祸患,流言不止,恐怕千百年后,也没有人知道实情了。而且董公也因此被杀。可叹啊,董公虽然以大义打动了温侯,温侯却错听小人言,断送了我西凉军大业。”

    我不由好奇道:“将军所言西凉军大业为何?”

    这一次李傕终于正色道:“当初董公游历天下,广交豪杰,就立下天大志向,保边疆、安黎民,使朝中有贤良,奸佞不得行,壮士能用命,清流之道能行,庶几民无饥者,匈奴不过阴山,羌人难侵西凉。如此天大志向,却甚难实现,所以董公投军西凉,奋身杀贼,聚集豪杰,待机而动。黄巾起时,董公大为振奋,本以为黄巾势大,一旦得到天下,以大贤良师之贤,心愿能够得了。不料清流于此时被朝廷赦免,群起效命,生生将天下大治的大好机会断送了。为此董公泣血号哭,不得不继续积攒力量,思量以自身实力实现志向也。终于何进与十常侍交恶,董公趁机领军入京,风云际会,独掌兵权,从此可以有所作为矣。董公殁后,我等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