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百九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一百九十 (第3/3页)

Risc。

    基本上在美国西海岸也就是这两家在研究‘精’简架构了,以时间论,帕特森的RISC计划还比长久的芯片成型来得早,在80年的时候即立项开展,并于82年成功的制成了Risc-I型处理器。

    Risc-I是32位的处理器,具体的‘性’能可算是当世第一,比摩托罗拉的68000快了近3倍,而成本则远远低于68000.

    帕特森是学术泰斗,开发出来的技术并未自己进行商业化,不过这项技术倒是流传了下来,在85年的时候,被sun公司全盘引进并加以改进,终于成就了sparc的大名,旗下的工作站产品也抛弃了摩托罗拉的产品,全面转进Risc。

    不过帕特森的技术只能算是一个流派,他们主要使用的是寄存器窗***术,靠的就是使用大量的寄存器,尽量减少访问主存来使得运算速度提高,其成功的地方就是引入了流水线机制和分支延迟来解决数据等待的问题。

    至于轩尼诗则有点晚,他领导的斯坦福MIPS计划则是走上了不同的路。帕特森的研究是成功的,流水线技术使得处理器的运算速度大大提高,但是也留下了相当大的麻烦,因为只要有流水线就有互锁的问题,特别是硬件流水,这个问题还特别严重,分支延迟技术只能缓解这个‘毛’病,对速度没有任何帮助。

    因此轩尼诗的研究方向就是如何解决这个互锁问题,他们将解决方案放在了编译程序上面,使用异常简单的硬件架构,配合编译程序及其它软件技术来达成一个完整的RISC概念。

    经过一段不短的时间,轩尼诗的MIPS计划成功了,正如其名——无互锁流水线处理单元,没有使用复杂的硬件机制来处理流水线部分,而是靠着编译程序优化组合指令数据流,避开了流水线互锁这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虽然从效率上看,硬件流水线似乎比较的占优势,但是其复杂度十分之高,就拿帕特森的处理器来说,其流水线已经达到了三阶,传统领域的技术已经达到了顶峰,流水线的依存与互锁问题十分严重。

    流水线是现代各类微处理器都采用的指令执行技巧,即将若干条指令的取指令、译码和执行过程部分重叠在流水线中同时执行。

    而所谓互锁,是指流水运行时后面指令需要前条指令的结果,这时候前条指令还在运算当中无法提供结果,往往造成流水线崩溃。

    由于斯坦福团队的研究比较晚,因此对帕特森遇到的这个问题看的比较清楚,因此他们依靠特别优化的编译器程序,将代码排列组合,在送入流水线处理之前就将互锁的指令消之于无形,自然可以大大的提高流水线的效率。

    没有武侠当中越是远古的武功越厉害,相反MIPS架构确实优于帕特森的RISC。但是无可否认,这两样RISC处理器的研制成果,对后世的成熟RISC体制相当的大,其‘精’华已经被所有的现代处理器纳入自身,就比如长久的k32。

    长久从深深的回忆中醒来时,约翰?轩尼诗依然在那里侃侃而谈,对大卫?帕特森的RISC型处理器大加赞赏,并向长久介绍自己的研发计划。

    长久微微一笑:“轩尼诗教授,你的计划非常有吸引力,打算什么时候干?”

    轩尼诗这才住口,有点不自在的说:“没人愿意资助这项工程,人人都看到大卫的成就,却没想到这里面的缺陷,我到这里就是碰碰运气,看能不能拉到赞助。”

    “那真是太遗憾了。”长久笑道,掏出一张名片来,“遇上您这位专家实在太让我高兴了,如果有什么需要的话,您可以联系我,我想我们会有一些共同语言的。”

    轩尼诗接过名片仔细的看了一下,嘴里念念有词,忽然抬起头来:“我记起来了,你就是那个曹长久啊!”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