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十一 (第2/3页)
32制成个人电脑,绝对是一个好主意,32位的架构已经可以满足小型机的应用,加上控制的相当好的成本,一旦推出至少欧洲的高端计算机用户是完全可以期望的。
欧洲不乏老牌半导体生产商,各种各样的集成电路层出不穷,但是唯独处理器这块没啥建树,美国人控制的很严,就连德国也只是在前几年才刚刚把英特尔公司的8008复制成功,其后的产品至今没有什么进展。
现在的欧洲市场上,大型机被IBM牢牢控制,小型机则是DEC和NOVA争雄,而低端市场比如工控设备则是英特尔的51系列、z80和021竞争,至于工作站那时候还没成气候。
这些市场说起来热闹的很,其实并没有多大空间,最赚钱的是大型机,IBM独享。其次是小型机,不过已经惨不忍睹了,至于工控处理器那简直就是赔本买卖,若没有数量的支撑根本不能赚钱。
汉斯中意K32并非没有‘私’心,因为欧洲本部早有这方面的想法,最早接触的却是英国一家公司,不过略有不同。
这家英国公司说起来鼎鼎有名,几十年之后几乎无处不在,那就是Acorn。当然了,现在这个时候还只是个十几人的小单位,如同长久刚开始的时候一样。
戏剧化的是,年轻的Acorn公司同样是那么的志向高远,认准了美国新生欧洲没有的微处理器就一猛子扎了下去。
并非盲目,相反他们非常之理‘性’,先是做市场调查,分析了市场上的所有处理器架构之后,他们同样认为以英特尔为代表的cisc架构前景有点模糊,因为以复杂的微码架构来看,想兼容前代产品就必须不断的扩大集成度,这个是很大的挑战,以Acorn自己的实力是绝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跟着别人***后面走是很危险的,因此Acorn的领导人立即把眼光转向RISC架构,这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Acorn小本经营,没有生产厂,因此只能将处理器做的简单,以十几个人的能力才能完成。
因此Acorn就写了个计划书,满世界的寻找投资人,正好西‘门’子也有这方面的需求,二者一拍即合。
西‘门’子半导体的头头被Acorn忽悠晕了,提供了一笔资金给他们研发这个传说中的世界最小、效率最高、耗能最低的处理器,其带代理权由西‘门’子所有。
汉斯国内失意,这才被发配到了亚太,他不甘寂寞,这才想做一番事业以证明自己比总部的那些老头子强。正好攀上了长久这根高枝,汉斯顿时觉得大有希望,因此特地上‘门’讨教。
长久正愁没有冤大头,没想到德国佬居然送上‘门’来了,心中一动,立即准备了一套说辞。
说起来也很简单,长久几乎没费什么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