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九十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九十一 (第3/3页)

产都牵扯到各派的观点,让长久很伤脑筋。

    至于总局领导关心的倒不是脸面问题,他对长久能不能在年底之前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很有疑问,时间太短了。

    “重新设计肯定来不及,再说了,换处理器吗?国内好像还没有32位的cpu,连16位的也没有,如果要运行这种大型的数据库,16位的处理机是最低要求。”长久摇摇头,不过却很轻松。

    总局领导一听这话脸色顿时有点不好看:“你可是我们的唯一希望,你都说不行了,难道我们真要买老外的东西?”

    “那也不一定。”长久想了想,“得看进度,我有了个方案,但是没有人来做。”

    “你要什么样的人,我们提供。”领导很着急,“只要能在年底拿出方案来,一切都好说。”

    “我的交换机也快出来了,这入网许可……”长久故意吊领导的胃口。

    “哦!”总局领导很惊讶,“难道成了?你们做好了之后申请成果鉴定,我给你牵头。”

    “那好,我的意思是这样的……”长久开始诉说自己的设想。

    原来长久打的是机群的主意,随着计算机的计算能力越来越高,超级计算机的价格也越来越昂贵,因此集群系统就出现了。

    这也是分布式运算的一种应用,若干台计算机用专用的网络连接起来,通过操作系统分配任务,可以提供媲美大型计算机的运算能力。

    这确实是可行的,早在华夏当年第一次卫星发射的时候就曾经有过,不过没人注意到这是绝无仅有的先进技术。

    当年卫星发射工程中,由于国产计算机性能低下,完全没有处理那些飞行数据的能力,据说那些外国专家看了控制计算机之后下了断言:华夏不可能发射成功,因为这些计算机简直就是垃圾。

    这个断言激怒了专门航天所的某位大能,不争馒头争口气,怎么也得弄出个成绩来。大能突发奇想,一部计算机性能不够,那么几台一起呢?

    这样一来,经过不分昼夜的苦思冥想兼动手改制,终于使得卫星发射任务圆满完成,经过实践检验,几部计算机合并在一起的性能完全能够胜任大量数据密集运算。

    长久的算盘打的很响,摩托罗拉68000已不可恃,只能运用021处理器,多021处理器工作站性能已经不同凡响,若干部工作站再组成机群想必可以击败任何看得见的竞争对手,至少性能上不用考虑。

    ~~~~~~

    累了一个星期,今天睡了一天……天气不好,还打雷,不敢开机。

    90节的内容考虑了一下,觉得还是有可能的,摩托68000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微处理器,制造工艺复杂,成品率很低,数量不会很多。且不用说那时,就算现在,ps2发布时还不允许出口中国,就怕技术外流。

    晚上看情况,如果不打雷下雨就还有一章。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