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八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八十 (第3/3页)

58年还和林LANYING合作拉制了华夏第一根单晶硅(台湾人好像九几年拉出单晶硅的时候,欣喜若狂),创建了华夏第一个晶体管工厂。

    不但如此,王委员还曾研制成功过激光通信机及激光测距仪,这是长久在雷达研究所了解到的。

    只是十年动乱,王委员受到了停职审查,并被监督劳动,没有机会一鼓作气将华夏半导体事业推上巅峰,达到与列强平起平坐的地步。即使这种恶劣的情况下,王委员依然做出了成绩,着手于基础理论的研究工作,开展了对新发现的耿氏器件中畴的雪崩驰豫振荡的深入研究。这可是顶尖的研究,其成果75年还在美国物理年会上宣读过。

    正是如此,王委员可以说是华夏半导体工业的创始人,正因为有了他的努力,华夏现在的半导体工艺才没被老外甩下。总局领导是三顾茅庐,终于将这尊神请了出来,主持半导体研究工作。

    这个长久记得很清楚,因此名单上列的第一位大能就是他。只是据虞博士讲,这位王委员木呐少言,不太会来事,放在管理岗位上有点不太适合。

    不过虞博士和他关系很好,经常交流,因此虞博士挂个顾问的名,厂里的大小事务却是虞博士处理。

    在新组建的国家实验室序列里,王委员、林教授等等一批物理学家负责生产工艺、设备的改进,及基础理论的研究、汇编,手下精兵强将无数,皆是年轻的工程人才。

    这只是878厂的情况,至于硅的提纯、拉制另有专人负责,同样也是行业翘楚领导,不过不在本地,连虞博士也不知道具体情形,只知道用来实验的硅晶圆的质量是越来越好了。

    管理上虞博士可是费尽了心思,总局领导也支持,D老更是在动员会上提出,无论如何困难,用何种方法,一定要把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搞上去,中央绝对支持。

    因此虞博士详细制定了一套工作方法,极力避免消极怠工的情况出现,还听取老工人的意见,引进了鞍钢宪法——“两参一改三结合”。

    要说这鞍钢宪法可是华人原创,即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员三结合。

    这可是智慧的总结,极大的促进了生产力的进步。其实没有不好的制度,只有没有落实到位的方法。

    曾经的鞍钢宪法被我们抛弃过,作为历史垃圾随同国企一起烟消云散,被打成落后的烙印。改革开放之后日本、欧美等等向我们输出了不少先进的管理经验及制度,我们也付出真金白银,不过仔细学习之后却总是悲哀的发现,先进的制度和两参一改三结合何其相像也!

    社会的大形势决定了一切,土办法就是土办法,怎么能比得上洋和尚念的经,同样的管理思想经过英文一包装,那就是真理,却不知自己的真理早就被我们抛弃。

    不说这个说起来伤心,草长久听了虞博士的叙述,对国家实验室也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知道这东西一时半会也做不成功,因此只向博士询问手上有多少钱。

    虞博士不解长久的用意,只说了如果按合同分红,大概能有个几十万美金吧,具体要打电话问美国。

    长久盘算了一下似乎也不少了,就说:“都给我,我要成立公司!”

    ~~~~~~

    关了QQ码字速度果然加快!大家如果喜欢请来.com投俺一票,泪谢!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