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01章 天地之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301章 天地之主 (第2/2页)

    哪怕跟口语的用词有差距,哪怕听起来怪怪的,但至少表达的是原意。

    一旦用自己的理解,做了翻译,很可能就走味儿了。

    所以,从那以后,我也生出了深深地敬畏之心。

    引经据典时,尽量会写上原文。

    我的翻译,只是我的理解,哪怕描述的不精准,至少还有原文在,不影响“道”意的传达。

    当能打破翻译的假象,打破语言的局限之后,我们就会发现,不论是有神论,还是无神论,儒、释、道、和天主,都在努力的用着不同的词句,描述着“天地万物之主”。

    更神奇的是,这个天地万物之主,住在我们的心里面!

    如此,我们才可以配得上《礼记》的那句:“人者,天地之心也。”

    这也是为什么,不论有神论还是无神论,都讲“有求必应”吧。

    因为,心,是天地万物之主。

    所以,心想——事能成。

    用的就是,王阳明说的那颗心——天地万物之主。

    那自然就会,有求必应。

    同样是这颗心,关键要看怎么用。

    心理学上,有个现象叫焦点效应。

    是指人们往往把自己看作一切的中心,高估周围人对自己的关注程度。

    还有个词,叫聚光灯效应。

    是指当人在面对一些尴尬境遇的时候,总会将自己的问题放到无限大。

    社交恐惧症,大部分来源于此。

    这就是心的错觉。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地鸡毛,谁有空关注你,笑话你。

    这种非理性的恐惧,就是潜意识。

    大概就是,当“天地之主”习惯了。

    总觉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把自己看的很重要。

    太把自己当回事儿。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