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一五二章 皆为内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一五二章 皆为内海 (第2/3页)

倒更像他叔叔李思文那般飞扬跋扈、心比天高,整日里惦记着要效仿房家“一门双国公”,也不掂量掂量自己哪里比得上房俊?

    李勣叹气,闷声不言。

    他自己非是争权夺利的性子,颇有些安于当下、知足常乐,对于如今的权势、地位深感满意。

    但一想到因为自己的不思进取导致以往那些个老兄弟各个另怀心思、不甘蛰伏,甚至对自己颇具怨气,又觉得自己哪怕为了这些老兄弟也应该争一争。

    就很是纠结……

    *****

    当天夜里,十余家贞观勋臣府门大开,家中子弟顶盔掼甲策骑出门,由各处城门出城之后直奔各家农庄汇集家兵,备齐甲具、军械、粮秣之后,车马辚辚驶过灞桥,过潼关走崤函道,直插中原、奔赴东海……

    自是引起阖城轰动,引来议论纷纭,都猜测朝廷必然是在某一处发动战争。

    翌日清晨,刘洎到衙门点个卯便来到御书房觐见。

    “陛下,虽然当下由军机处总掌军事,举凡军队调动皆可处置,可无论政事堂也好、军机处也罢,总归要在陛下领导之下。如此既无调令、亦无军务却悍然奔赴战场,简直岂有此理!此等风气倘若不能予以遏制,后患无穷啊!”

    刘洎鼓动唇舌、痛陈利害,希望陛下能够颁发圣旨将这些勋贵子弟追回来。

    李承乾刚刚用过早膳,来到御书房正在喝茶尚未开始处置政务,闻言摇摇头:“这些勋贵子弟虽有军职在身,但此番出城之名义既非军务、亦非公干,我总不能将其禁足于长安吧?况且太尉那边有言在先,这些人即便抵达岘港也不会编入水师,不过是敲敲边鼓、混混资历而已,中书令也不必苛责。”

    他当然明白刘洎之所以一大早跑来告状的用意,诸如“擅自出城”“无令奉行”之类都不过是挑毛病而已,真正是担心房俊与李勣再度“合流”,军方将变成铁板一块,文官集团再无力抗争。

    隋唐以来,“文武制衡”几乎成为朝堂主流,如今军方强大无匹,想打仗就打仗、想打谁就打谁,自是衬托得文官们处处受制、毫无用处……

    刘洎知道“中南之战”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水师陈兵海疆随时准备发动雷霆一击,却仍心有不甘。

    “固然太尉之战略看上去很有必要,但事先应当向陛下谏言、与陛下商讨之后获取陛下之同意,而不是自作主张排兵布阵之后再向陛下禀报……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

    李承乾哑然失笑,堂堂中书令连此等惊诧之言都说出口了,足以见得军方带给他多么大的压力。

    放下茶杯,他笑着温言道:“我知你之不易,却也不必如此急切,仗总有打完的那一天,届时不说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也必然约束军队、裁撤冗余,国家战略全面转入内政建设。军方也很难,要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该打的仗都打完,自是需要付出极大的牺牲……”

    说到此处,笑容逐渐收敛,肃容道:“文武利益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